主角的餐譜又更加接近人類了,他的各種食物能夠使用原始的醬油和食醋進行烹調,不再只有單一的鹽做調味品。
雖然很多發酵產品產量還很低,但是只要明年開春后興建專門的工坊巢室,配備足夠蟻手,大量收集原料,那么產量就可以大幅提升。
我是分割線
另一項傳承自大頭蟻遺族的重要技術是紡織。
大頭蟻遺族熟練掌握的紡織技術其實是制氈技術。因而紡織品的纖維并不規整,不是織出來的布匹那種經緯交錯的樣子,所有的纖維都雜亂的交錯在一起。
這些氈制品大多都被用作地毯或掛毯,起到裝飾和保溫的作用。紡織品還會經染色和繪畫以更加美觀,染色用的顏料是天然植物的漿液,包括絳紅色和土黃色的染料,繪制的圖案主要是螞蟻或其他蟲類的形象。
科研組已經帶回并掌握了制氈工藝。
制氈的原料是蟻絲和一些昆蟲甲殼上的須毛。
蟻絲主要選用那些已經失去使用價值的蟻絲,比如長期使用后的幼蟻絲床,混合上被捕獵昆蟲甲殼上割下來的軟硬度不一的須毛,由力氣大的兵蟻多只一組,共同用繩索驅動類似人類修路筑墻所用的夯杵的工具,不斷拍打,就可以制成毛氈。
這種制氈工藝非常費工費力,一組二十只兵蟻,需要一周多時間,才能制作一塊足以包裹雄蟻的大小的毛氈。而且制作水平參差不齊,不同材料的蟻絲、蟲須之間往往密合不夠緊密,有些毛氈用著用著就會開裂。
一般純由蟻絲制成的毛氈質量最好,而由新蟻絲做的毛氈又比舊蟻絲做的毛氈質量好。只不過,拿蟻絲制作毛氈本就是廢物利用,是為了把那些應該丟棄的舊蟻絲制成其他產品繼續發揮余熱。而加入大量其他昆蟲的須毛,也是為了彌補蟻絲數量上的不足。
因此,大頭蟻遺族雖然知道如何提高毛氈的品質,但是現在遺族的巢穴規模太小,物產也不豐富,還沒有余力在這方面提升品質。
所以,目前的大頭蟻遺族將舊蟻絲制的毛氈給女王專用,而蟻絲和昆蟲須毛混合的毛氈則供雄蟻使用,倒也符合螞蟻社會等級森嚴的特點。
主角就沒有這些煩惱,東楊城有數萬工蟻,產出的蟻絲除了日常用途外,也有足夠的富余用來制作上好毛氈。雖然上好毛氈不可能分配給全體雄蟻,但足夠主角制作冬季外出用的防寒服裝。
至于次一等的毛氈,主角決定用舊蟻絲和另一種柔軟的昆蟲毛制作,這種昆蟲毛就是部分蠅類的體毛,這種須毛相對柔軟,能很好的和蟻絲結合在一起,不像一些比較硬韌的昆蟲須毛容易脫開,導致毛氈損壞。
這種次一等的毛氈,主角就打算給其他雄蟻使用。
除了制氈,大頭蟻遺族還給了主角一些關于真正的紡織技術的信息。這些信息并不完整,是已經失落小半而無法投入實用的技術。
但主角卻如獲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