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留給世人印象最深的,卻是冒頓單于早年“鳴鏑弒父”的故事。
冒頓單于原為其父頭曼單于的兒子,理應繼承汗位。但后來頭曼單于所愛的閼氏生了個小兒子,頭曼單于就想殺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于是便派冒頓到月氏去當人質。
冒頓剛到月氏,頭曼單于馬上攻打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偷了月氏的良馬,騎著它逃回匈奴。頭曼單于認為他勇猛,就命令他統領一萬騎兵。
你不仁我便不義,冒頓此時已經有了弒父奪位之心,他制造了一種響箭,稱為鳴鏑。在訓練他的部下騎馬射箭的本領時,他下令說“凡是我的鳴鏑所射的目標,如果誰不跟著我全力去射擊它,就斬首。”
冒頓首先射獵鳥獸,有人不射響箭所射的目標,冒頓就把他們殺了。不久,冒頓以響箭射擊自己的愛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擊的,冒頓立即殺了他們。過了些日子,冒頓又用響箭射擊自己的心愛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懼的,不敢射擊,冒頓又把他們殺了。
過些日子,冒頓出去打獵,用響箭射擊頭曼單于的馬,左右之人都跟著射。于是冒頓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用之人了。
然后他跟隨父親頭曼單于去打獵,用響箭射擊頭曼單于,他左右的人也都跟著把箭射向頭曼單于,頭曼單于當場身亡。之后冒頓又把他的后母及弟弟還有不服從他的人全部殺死,才自立為單于,奪取了大權。
冒頓建立起無上威望的辦法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利用人對死亡的恐懼,來讓他們形成一個思維定勢不服從,就要被殺。
所有生物都對死亡這條注定的歸途有天生的恐懼,人類有,鳥獸有,螞蟻也同樣有。
所有的生物都知道應該躲開火,在寒冷的天氣里冬眠、或者多吃東西、或者找個地方取暖,這都是對死的恐懼和對生的依戀。
蟻巢里,就算是單只工蟻或兵蟻,他們這些個體對于一整個蟻巢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遇到危險時,這些螞蟻依舊會瘋狂逃命,并不因為自己對蟻巢而言可有可無就隨意舍棄性命。
而越是聰明的物種,趨利避害的本能就越強。蚯蚓知道太陽暴曬會要了自己的命,但每天依舊有無數蚯蚓趁著天黑或下雨時鉆出地面,然后不小心誤入堅硬的土地而來不及回到地下,終于被陽光曬干。但猴子們就絕對不會跑到他們能夠觀察到的存在隱藏的危險的地方胡作非為。
雄蟻們顯然是聰明的,他們也是怕死的。所以,主角有了在短時間內就讓他們服從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