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一支烏合之眾和精銳之師的差距,雖然每只螞蟻都是天生的戰士,有著廝殺的本能。但是軍陣和組織卻是需要后天學習的,就算是接收信息包,也需要熟悉和掌握的時間。這些被臨時抓差的大王會議軍戰士,顯然還沒有掌握這些。
神使王軍團的軍陣迅速前進了一分米,就停了下來,讓對面的大王會議軍指揮官松了一口氣。
他們最害怕的就是敵人趁自己軍陣未穩之時發動突擊,那么勢必會在一開始給己方造成大量傷亡。不過這些雄蟻覺得己方軍陣厚實,就算第一線潰敗,也能憑借預備隊的兵力優勢掰回來。
現在敵軍居然愚蠢的停下了沖擊的腳步,那自然再好不過,還能減輕己方的戰損。
尤其是基層的第一線的小隊指揮官們,如果剛才遭到突擊,這些雄蟻很多也只能飲恨沙場,自然希望敵人停留的越久越好,最好等到自己這邊整頓好可以主動進攻再說。
但這些雄蟻顯然是以自己的經驗去猜測神使王軍團的行動了,與神使王軍團交過手的對手都知道,神使王軍團為何要突然停下。
一陣密集的破風聲響起,神使王軍團軍陣中升騰起一片黑色的飛蝗,幾乎把天空都遮蔽。
這是被投石索投擲出來的陶彈和石彈。
神使王軍團的投石索一直是其他軍隊無法偷師的利器,賦予了原本只能肉搏的螞蟻以遠程作戰的能力。
石彈破壞力強,擊中頭部或軀干可以直接致死,而陶彈無論擊中哪里都會破裂濺射形成二次傷害,造成范圍打擊。
在神使王軍團三發極速射擊下,兩分米外,大王會議軍前方約一分米厚度的陣線都遭到了打擊。
雖然直接死亡的戰士只有數百名,負傷的也不過一千多,相比于整個大軍而言占比并不高。
但這一番打擊下來,卻徹底讓大王會議軍的第一線陣線被打亂。
神使王軍團并沒有完全依賴遠程火力,而是立刻發起了突擊。
很多擁有遠程優勢的軍隊都會習慣依賴于火力和射程,從而有了被擊敗的弱點。
北宋軍隊弓弩兵比例高達六七成,面對衣甲不整、以輕騎為主的遼軍和西夏軍還能一戰,卻在靖康年間被身披重甲的女真步騎兵教做人,就是過于依賴遠程打擊力量的惡果。
無獨有偶,數百年后,面對依舊是重甲的女真后代后金,已經有了火器的明軍,也并沒能取得優勢,經常在肉搏戰中一觸即潰,白桿兵這樣的敢打近戰的終歸只是個例。
即便到了二戰和解放戰爭的年代,敢于刺刀突擊的軍隊,也往往能夠擊敗有著火力優勢的敵軍。
“子彈是笨蛋,刺刀是好漢”
主角知道,只有敢于近戰的軍隊,其組織度、戰斗意志和武器才會達到平衡,避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