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格魯希并未意識到拿破侖的命運掌握在他自己手中,他只是遵照命令出發,按預計方向去追擊普魯士軍。但敵人始終沒有出現,被擊潰的普軍撤退的蹤跡也始終沒有找到。
正當格魯希元帥在一戶農民家里急急忙忙進早餐時,他腳底下的地面突然微微震動起來。這是圣讓山上的炮火聲,是滑鐵盧戰役開始的聲音。副司令熱拉爾急切地要求“立即向開炮的方向前進”所有的人都毫不懷疑皇帝已經向英軍發起攻擊了,一次重大的戰役已經開始。
可是格魯希此時卻暴露了他的重大缺點,因為之前沒擔任過統帥,他拿不定主意。熱拉爾看到他如此猶豫不決,便懇切地請求至少能讓他率領自己的一師部隊和若干騎兵到那戰場上去。格魯希考慮了一下,他只考慮了一秒鐘。
然而格魯希考慮的這一秒鐘卻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拿破侖的命運和世界的命運。
格魯希拒絕了,他認為把這樣一支小部隊再分散兵力是不負責任的,他的任務是追擊普軍,而不是其他。就這樣,他拒絕了這一違背皇帝命令的行動。
當格魯希的部隊繼續往前走。隨著一小時一小時的過去,格魯希越來越沒有把握,因為令人奇怪的是,普軍始終沒有出現。顯然,他們離開了退往布魯塞爾去的方向。但格魯希只是懷著愈來愈不安的心情,繼續等待著消息,等待著皇帝要他返回的命令。可是沒有消息來。只有低沉的隆隆炮聲震顫著大地。
其實,布呂歇爾的普魯士部隊早已經轉向趕到了滑鐵盧的戰場,普魯士援軍的加入引發了對面法軍的潰敗。
但是諷刺的是,當拿破侖慘敗后,已經不再拘泥于皇帝命令的格魯希鼓起勇氣,決心挽救拿破侖帝國,雖然已經太晚了,但他卻在這個時候煥發出了名將的光芒。
他在最短時間內奇跡般的越過普軍重重封鎖趕了回去,機智的跳出了敵軍的封鎖圈,還沒有丟失一門大炮。
但這已經拯救不了拿破侖的帝國了
當然,現在也有歷史學家指出,僅僅指責格魯希是不公正的。
有學者認為一開始拿破侖情報就有錯誤,把格魯希派到了錯誤的方向,并不知道普魯士人已經回撤了。以那個時代一天正常行軍也就二三十公里的速度,加上炮車的拖累,以及雨天的泥濘,格魯希即便第一時間下令回援,也不可能在普魯士的軍隊之前趕到戰場。
而且普魯士軍隊已經預計到格魯希可能回援,他們只將第四軍投入了正面戰場,第二軍和第三軍在格魯希回援的必經之路上監視和攔截他。
歷史已成定局,不論格魯希的回援是否能夠改變那場戰役和世界歷史的結果,人們已經記住了他的猶豫。
此刻,蘭博飛頭腦也陷入類似的猶豫之中,面對不同的建議莫衷一是,最終,他也決定繼續執行原計劃,堅守下去。
時間在一點點流逝,直到第一線的小隊再三回報,表示戰士們都已疲憊不堪,才讓蘭博飛回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