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者們在蟻冢頂部平臺足足肆虐了大半天,一邊忙著搬運尸體,一邊摧毀防護網,甚至試圖啃咬挖掘堅固的由螞蟻混凝土構成的蟻冢外殼。
空中的飛騎士已經盤旋的累了,在椴樹上找了一根安全的樹枝停下休息,過了一陣子緩過來才繼續起飛。
今年似乎比昨天更冷了,比前些日子更是冷的多,也起風了。相較于前陣子回暖的好日子,在今天這種天氣里外出飛行,真是對體力毅力的極大考驗。
但是現在飛騎士們無法返回橋頭堡,那里的出入口外面有毀滅者封鎖著,飛騎士們不得不一邊繼續任務,一邊忍受著煎熬,等到敵人傍晚撤退才能回家。
直到下午四點來鐘,外面的蟻尸已經全部被毀滅者搬空,就連壕溝里面那些溺死的毀滅者尸體他們也沒放過,全部搬走了。
此時防護網也被摧毀的差不多,固定在城墻上的部分大多被咬斷,一些固定用的扎入城墻混凝土很深的木楔子都被這些有著蠻力的毀滅者起出。
剩余的防護網殘骸只剩下頂部被固定在椴樹樹干上,底部還有少量固定點殘留,破破爛爛的在寒風中擺動,完全失去了防御能力,蟻冢附近滿是飄落的斷繩。
直到這個時候,還有一個多小時太陽就要下山的時候,毀滅者們才開始組織起一小隊人馬,向橋頭堡的地下巢穴發起進攻。
第一波投入進攻的只有十幾只小毀滅者,而地下防線里,最靠外的是第5軍團的一個小隊。
這個小隊原本的職責是警戒,一旦發現敵人大舉來攻,就迅速示警,然后擇機退入后方的預設戰場巢室。
但毀滅者們投入進攻的數量太少,在寬闊的足以通過一只大型甲蟲的主通道里,這個小隊很快就圍住了大部分的小毀滅者,然后以輕微代價殺死了被包圍的敵人,只放跑了三只小毀滅者。
潰退出去的小毀滅者很快引來了更多的同伴,五只大毀滅者后面跟隨著二十來只小毀滅者,氣勢洶洶的殺進洞口。
一線的神使王小隊毫不遲疑的在指揮官的命令下后撤,同時派出了信使向后方示警。
大毀滅者本身移動速度不算很快,在七扭八拐的通道里更是不如體型更小的大頭蟻靈活。而小毀滅者們速度雖然快,但不知道為什么他們就是不超過大毀滅者,一直在大毀滅者身后緩緩移動。
神使王軍團的小隊安全的撤到了預設戰場,原本這個小隊的命運是可以被拋棄的,只要他們成功示警,就算全軍覆沒也值得。但毀滅者們的遲緩的行動讓他們得以避免厄運。
在戰場上,總有這么一些部隊會因為大局而被迫犧牲。比如撤退時候的殿后部隊,攻堅時候的先登部隊等等。
一支鐵軍,其中的戰士就是明知道任務必死也能堅決的執行,才能戰無不勝。而大部分的軍隊是無法做到“視死如歸”的。
但在螞蟻軍隊里,基本所有的指揮官和戰士都有這個覺悟,能為樂集體而犧牲,這就是螞蟻世界的戰爭更加殘酷的原因。
當追擊的毀滅者部隊抵達狹長的預設戰場后,剛剛從這一頭冒頭,全員全部進入戰場,就遭遇了另一頭的兩具弩炮的齊射。
這樣的距離正好是弩炮發揮最大威力的距離,加之戰場狹長,弩炮沒有選擇發射散彈,而是直接發射巨石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