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的設計是
將弩炮弓弦的中心位置向后拴上一根牽引繩。牽引繩從弩炮臂上方向后延伸,經過弩炮臂尾端的一個固定用的軸,再從弩炮臂下段轉向往前延伸,然后在一個可以限位并防止繩子脫落的陶環前結束,牽引繩末端系著一個木制勾。
而在更前方一點,同樣有一根牽引繩,頂端是個木制環,能夠和木勾勾在一起。
這第二段牽引繩也被固定在弩炮壁下端,但向前延伸,經過平臺一直到背負平臺的雙叉犀金部,然后被栓在雙叉犀金部的犄角上。
這樣,只要兩段牽引繩勾在一起,馭手控制雙叉犀金龜一低頭,就可以給弩炮上弦。而如果兩段牽引繩分開,雙叉犀金龜再怎么擺頭也不會影響弩炮。
這樣的射擊完全無需螞蟻們上弦,以雙叉犀金龜的力量,給弩炮上弦就是小菜一碟,一低頭的事兒罷了,可以大大加快射擊速度。
主角很為自己天才的射擊驕傲。
美中不足的是,弩炮縮減后一些零件目前只能用陶制件或木制件,壽命有限,在激烈戰斗中高頻率射擊時容易損壞。
主角希望用鑄造的銅制零件來代替,只不過臨水城里不像東楊城里有專門的煉銅高爐,也沒有儲備銅礦,只能等來年開春再更換啦。
經過主角的改造,現在的弩炮高度和長度都不超過三厘米,完全可以放置在平臺上。
弩炮的三根支架被固定在陶制平臺預留的三個孔內,再用蟻膠和填充物固定,弩炮就算成功安上平臺了。
而在縮小體積后,控制弩炮水平與垂直方向瞄準的兵蟻各縮減到了四只。負責上弦和擊發的三十只兵蟻縮減到只需要兩只,一只負責根據需要將兩段牽引繩或連或放,一只負責協助指揮官擊發扳機。
這樣,加上指揮官,雙叉犀金龜上背上只需要11只螞蟻操縱弩炮。再加上2名馭手,背上也只有13只螞蟻。
大約一周后,主角就將滾的第1軍團內唯一的一只雙叉犀金龜改造成了一具甲蟲“坦克”。
經過實驗,這輛“坦克”行進速度和不負重的甲蟲相當,弩炮威力也與要塞防御用的固定式弩炮齊平。唯一的缺點在于,在移動中射擊幾乎沒有精度可言,必須讓甲蟲停下來才能精準射擊。
不過,這樣一具可以在野戰中火力支援的“坦克”,其優點已經足夠掩蓋缺點了。
主角為這輛“坦克”配備了38名伴隨步兵保護,連同甲蟲背上的成員,正好是一個小隊的編制。
明年開春后,主角計劃盡量多的繁育雙叉犀金龜和鍬甲等大型甲蟲,然后至少要在四月份造出十輛“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