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敵人派出的部隊不多,也就大約千只左右,中間有雷達毀滅者的身影,其兵力還不足以威脅到防御完備的臨水城,敵人主力還是在糧秣城按兵不動。
4月17日,神使王大軍從主巢青丘城開拔,殺向糧秣城,同時,大批飛騎士升空,密切關注著糧秣城、臨水城和橋頭堡一線的戰局。
我是分割線
一名飛騎士騎著他的蜜蜂坐騎,在臨水城上空徘徊著。
在他身下,一隊千只的毀滅者已經穿過了倒伏的朽木組成的橋梁,踏上了臨水城所在的小島巖盤。
這里的守軍并沒有試圖在野外攔截敵軍,現在臨水城內的守軍是固守有余、野戰不足,他們只能固守巢穴,并保護好繩橋,不讓大河兩岸的敵人匯合。
在大河對岸,密密麻麻數以萬計的毀滅者正把橋頭堡圍得水泄不通。
神使王軍團從沒有面對過的如此多的毀滅者。
整座橋頭堡,地面上的防線已經徹底放棄,從空中還能看見被撕咬的防護網留下的殘片,已經來不及撤走而被摧毀的弩炮殘骸。唯獨沒有尸體,尸體已經被敵人帶走了。
好在橋頭堡地下防御設施完備,是主角一手設計的,在厚實堅固的螞蟻混凝土堡壘之下,是可以限制敵人兵力優勢的防御陣地。
毀滅者們圍攻好幾日,但在占據地面后,對地下的攻擊一直沒有進展。
雖然放棄了地面防線,但無論是臨水城還是橋頭堡,都還保護著繩橋兩端的入口,這是必爭之地,神使王軍團需要控制繩橋讓大河北岸的敵人主力無法南下,同時維持與橋頭堡的交通。
而毀滅者,如果他們知曉這條繩橋的存在,只怕也會非常感興趣。
繩橋的北端入口,在橋頭堡的蟻冢之內,而南端入口是大榕樹的一截低垂的枝干,枝干前端有后來修建的圓球形的蟻冢屏障。
空中的飛騎士注意到,大榕樹下的毀滅者并沒有直接向地下巢穴或樹巢發起進攻,它們似乎也知道自己數量太少。
這些來自糧秣城的毀滅者,護衛著雷丁毀滅者,來到了小島北側邊緣,與大河對岸的同族遠遠眺望。
而在對岸,也有一隊毀滅者來到河邊,隊伍中也有雷達毀滅者,遙相呼應著。
兩只雷達毀滅者隔著寬闊的大河,觸角都在不規則的高速抖動著,顯然不是在無意義的抖動,而是在傳遞某些消息。
看見這一幕,飛騎士決定記下來,在給神使王提交信息包時要提一提。
很快,兩邊的雷達毀滅者完成了溝通。
而飛騎士突然發現,大河北岸地面上那原本平靜的毀滅者陣地,突然日通沸騰了一般,大群大群的毀滅者如潮水一般涌起,很快就把整座橋頭堡蟻冢都給覆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