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舉腹蟻難得雄起的一場戰斗。
也許是巢穴就在身后,脆弱的蟻后、幼蟻只有戰士們能夠保護,這些舉腹蟻退無可退,他們終于不再躲躲藏藏的打游擊,而是切斷了巢穴樹木與周邊樹木的大部分繩橋,沿著樹干建立了正式防線。
地面上,紅火蟻集結完畢后,呈幾路縱隊,從遠離樹木的集結地向樹根部挺近,準備上樹。
這樣分散的縱隊行軍方式,極大的減了他們被樹上的舉腹蟻的酸液擊中的概率。如果是成片的圍著大樹,只怕會在酸液下蒙受不的損失。
紅火蟻們雖然不是樹棲蟻,但在攀爬樹干時依然速度極快,只要別是太復雜的樹枝組成的迷宮,他們也能勉強適應,所以才能和森林霸主切葉蟻有來有往打好多年。
舉腹蟻的陣地設置在樹干距離地面大約半米高處,由大約四千名戰士組成,呈六個環裝,每一環是一道防線,由六七百名戰士組成。
這已經是舉腹蟻傾國之兵,也是他們最后的防線啦
當紅火蟻出現在射程內時,舉腹蟻們立刻高高翹起屁股,一抖一抖的將分泌出來的酸液珠甩向敵人。
酸液借助勢能加速下墜,一些較大的酸液珠在風阻下分散成粒。
紅火蟻們仿佛遭遇了一場酸雨澆面,一陣陣白森森的酸液腐蝕蒸騰而起的煙霧,從地面上和紅火蟻身上升起。
紅火蟻非常彪悍硬氣,硬是頂著瓢潑一般的酸雨強行前進,只要不是被命中脆弱部位,不是遭受不可抑制的疼痛,這些紅火蟻戰士絕對不會停下進攻的腳步。
爬上樹后最靠前的那些紅火蟻就是炮灰,忍受著最密集的酸液傾斜,用身體掩護后面的同伴。
酸雨攻擊下,一些紅火蟻戰士連復眼都破損了,連觸角都斷裂了,依舊向前,用自己的身體消耗著守軍的彈藥。
靠著最前方的戰士的犧牲,紅火蟻們已經逼近了舉腹蟻的陣線。
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兩種螞蟻的體型差異了。
舉腹蟻是中型螞蟻,其戰士體長只有約3,和大頭蟻工蟻差不多,而紅火蟻戰士有大中三種,型紅火蟻也有3,數量更多的是體長4和大頭蟻兵蟻差不多的中型紅火蟻和體長達6的大型紅火蟻。
雙方體型之差距極大,而體型的差距意味著近戰能力的差距。就像獵鐮猛蟻之所以單挑強悍,和其16的體長有著極大關系。
紅火蟻們在南征北戰中屢戰屢勝,依靠的就是自己的肉搏能力。他們在肉搏戰中不僅僅依靠體型優勢,更依賴自己的蟄咬產生的火灼一般的劇痛。
這就是他們名字“火蟻”的由來,這種火熱的疼痛連人類都難以忍受,更別螞蟻了。
當紅火蟻靠近后,舉腹蟻們表現的很是英勇,第一道防線里那些酸液耗盡的螞蟻主動上前,與紅火蟻混戰起來。與此同時,后方的酸液依舊毫不停歇的覆蓋過來,竟然連混戰在一起的己方戰士也不放過。
舉腹蟻雖然對酸液抗性高一點,但在如此密集的彈幕下同樣難以幸免,他們居然是抱著和敵人同歸于盡的打算。
每一只酸液耗盡的舉腹蟻,都會主動上前,投身于前有敵人、后有酸液的必死之局,為自己的同伴,為自己的巢穴,為自己的部族甘愿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