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塊表面略傾斜的巨巖,位于一座不大的池塘邊。
從池塘邊密集的綠葉植物向南一點,是一條濕漉漉的沒什么植被生長的土壟。過了土壟,就是這塊巨巖傾斜的頂面與泥土的交界線。
這塊巨巖就像一張少了兩只足的茶幾,以大約十多度的傾斜角自北向南傾斜,又以更陡一點的角度自東向西傾斜,總體上東南最高,西北最低矮。
巖面非常光滑,深灰色的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凹坑,這是多少年風雨侵蝕的結果,又像是石匠一鑿一鑿鑿出平面時留下的痕跡。
這塊巖臺位于黑火蟻大軍現在駐扎的巢穴、原紅火蟻一族巢穴的西邊,是原紅火蟻一族領地的天然邊界。
穿過巖面和池塘,便是原屬黑火蟻國的副巢的地界,也是如今被寄生菌勢力占據的地方。
3月12日,黑火蟻大軍在勉強湊夠3天的食糧后,又等來了一批援軍,湊足了18萬各族戰士。
終于做好戰斗準備的黑火蟻大軍,在這天一早,給所有雄蟻指揮官及附庸蟻族的中高層將官分發了鴉酒,激勵指揮官士氣。同時讓各族戰士都飽餐了一頓,開始出擊。
沿著前期斥候們留下的信息素,大軍開始向巖面進發,他們準備走這條最短的路線直撲敵巢。
走巖面的話,這條路線不僅路程最短,而且足有一張大會議桌那么大約20多平米的巖面,表面平坦沒有障礙物,也是最適合行軍及戰斗展開的地形。
根據斥候偵查,敵蟻兵力應該不如黑火蟻軍多,黑火蟻軍才打算直撲過去,以勢取勝。
黑火蟻大軍于太陽升到大約9點多鐘的高度時全部離巢完畢,以行軍陣列抵達巖面。
天空中,有寄生菌控制的寄生飛蟲在飛行,并沒有引起地面上黑火蟻軍的警覺。而寄生菌的大腦們,此時已經通過飛蟲知曉了他們的行動。
當黑火蟻軍抵達巖面后,終于接到斥候回報,斥候們遭遇了寄生大軍的攔截,損失不小,卻也摸清了對方的動向。
敵軍已經有所準備,出動了部隊,而且出動的戰獸不少,追著斥候們到處跑。
黑火蟻大軍聞訊,在巖面前便展開戰斗隊形,做好交戰準備。
黑火蟻本族大軍排成三列,為中軍,爬上巖面前進。
其他附庸、奴隸蟻族戰士分為左右兩翼,左翼從巖面南邊的草本和蕨類植物組成的密林里穿行,右翼排成狹長隊列,準備快速通過巖面和池塘間狹長又潮濕的一條土路。
一名黑火蟻雄蟻帶著他麾下的本族戰士,從巖面東邊爬上去。和中軍右側的戰友們只需要從平緩的石坡上輕松走上巖面不同,這一隊黑火蟻戰士需要攀爬近乎垂直的一道懸崖,崖壁上還有很多黏滑濕漉的苔蘚。
好不容易才爬上去,巖面上的黑火蟻軍陣線已經變成了一道北側前出的斜線,正在前進。
這名黑火蟻指揮官只能聚集起部下后,快速追趕,卻無法改變戰線已經傾斜的局面。
黑火蟻軍的陣線速度很快,根本不管陣型已經扭曲。他們知道這塊巖面西高東低,敵蟻要是占據了西側高處布防,那佯攻起來非常吃力。
趁著巖面西邊還沒有發現敵蟻身影,必須盡快占據整個巖面,然后居高臨下向地上的敵蟻發起攻擊,便可以占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