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它登陸地點位于切葉蟻國內的某處偏僻地點,而向東偏離出發地點已經多達數百米。
這只寄生蝸牛已經非常疲勞,體內菌絲的劃水活動,消耗的也是寄主的能量,身軀再龐大,要這么長時間供應這么多菌絲能量,也是極大的負擔。那些儲備稍低的寄生蝸牛,往往到不了對岸就會能量耗盡而死。
勉強爬上河岸后,有別的寄生生物過來,或拉或拖,把寄生蝸牛拖到了安全的不會被上漲的河水威脅到的地方。
這只寄生蝸牛把自己固定在某塊巖石的背陰面,縮進殼里,開始沉沉睡去。從外頭看,蝸牛殼和附著的巖石渾然一體,如果不仔細檢查,根本不會有生物發現這里的異常。
由于消耗太大,只有少部分寄生蝸牛可以從沉睡中再度蘇醒不過,無論是生是死,寄生蝸牛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那些再度復蘇過來的寄生蝸牛,將帶著體內數以百計的寄生菌絲,慢慢挪向樹林深處它們肩負著為族群開辟一片新的凈化之地的任務。
就算再也蘇醒不過來,這些蝸牛的和最后的能量,也將讓體內大部分的菌絲恢復活性,這些菌絲會趁著某次夜間的漲潮、或者某次夜雨蘇醒,離開寄主的尸體,借助潮濕和泥濘,在地面灘涂上如蛇般滑行
這些菌絲必須在太陽出來前、自身被曬干前,要么潛入河中開始休眠,直到被沖到新的地方,尋找到合適的宿主再蘇醒。
要么它們將就近進入附近的樹林,找到某只正一動不動躲雨的新寄主,然后感染它,開始新的生命歷程。
要么,等待大多數寄生菌絲的,概率最大的結局,就是被太陽曬干,或者能量耗盡而死。
一只寄生蝸牛身上數百根寄生菌絲,從概率來說,總會有幾根完成自己的使命,找到新的寄主,蟄伏起來,傳播起來,一點一點凈化這片新世界
當朱爵和文明蟻族各族的領袖都還不知情時,寄生菌絲已經悄然擴散
切葉蟻國的星天牛加大了空中巡視力度,終于在某個月亮升起較早的傍晚,發現了偷渡中的一只寄生蝸牛。
順藤摸瓜,切葉蟻一族的斥候很快在附近河岸邊長達幾十米的河段,發現了多只已經死去的寄生蝸牛的尸體。
有的寄生蝸牛的殼內,已經開始流出黃綠的尸水,不知道死了多久。也不知道在多久以前,這只寄生蝸牛已經悄然抵達
切葉蟻國的蟻后們大為驚恐,在國內大范圍搜檢,很快就在很大一片范圍內,都發現了有被感染的寄生生物的蹤影。
甚至,有一處偏遠地巢,原先是供長途采集樹葉的螞蟻休息的臨時巢穴,后來逐漸發展為一個蟻口上千的小型巢穴。
這座巢穴,已經整個淪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