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對方頂著這名男妾的身份,在后院中做起了雜役的活兒。一個沒有背景,又被少爺丟棄的人,在府里的生活可想而知。
原主出國的三年中,徐連不僅遭人恥笑,還在府里受盡了折磨。
兩個人只在徐連被帶回家那天見過一面,而后就再也沒有見過。
倒是這三年來,顧玠年歲漸長,曲芮或者顧義祥的來信中,偶爾會提到對方。言下之意,就是讓他先試一試。
原劇情里,原主的確是對徐連動了惻隱之心。他受了新時代的教育和熏陶,認為人人都有追求自由與愛情的權力,這次回來,就是想問徐連愿不愿意跟他一樣地學習,要是愿意的話,原主打算先讓對方還是以書童的身份,跟他一起出國,再慢慢教導對方,讓徐連真正能夠獨當一面。
只是回國的船上,他認識了周明言。
原主與周明言同為留學生,彼此之間自然十分投機。
等半個月船上的行程結束后,兩人已經互為知己,還分別交換了聯系方式,約定有時間再登門拜訪。
這一出進步青年勇敢追愛的劇情,顧玠都沒有耐心看完,便已經知道了結局。一個是封建時代壓迫下,愚昧無知的書童,一個是新時代里,知情識趣的留學生,原主會選哪一個不言而喻。
顧玠只讓939把有徐連的部分標記了出來。
對方在整出劇情里出現了三次,一次是原主回去那天。
盡管對于徐連來說,原主是一個陌生人,但是他從進府那天開始,就有人告訴他,你是為少爺而生。根深蒂固的觀念,讓他對原主的回來既期待又害怕。
原主回來那天在院子里看到了對方,卻目不斜視地直接離開了,他沒有認出來徐連,以為對方是家中雜役。
后來讓人去問徐連,愿不愿意學習,得到的回話是徐連不愿意,并且反應非常激烈。
原主聽了后,心中不由得失望。
徐連第二次出現在周明言上門拜訪那里,他們似乎代表了新舊兩個時代。
無論是原主,還是原主的家里人,都更為喜歡周明言。徐連縮手縮腳地躲在門后面,漆黑的眼里滿是羨慕。
正是這次上門拜訪,讓周明言知道了徐連的存在。
他從原主那里知道對方不喜歡徐連,就讓原主放徐連自由,又說以后對方有什么困難,他們也可以幫助。原主聽了周明言的話,深覺對方善良寬容。
可他們沒有想過,要一個一直以來就被灌輸應該要為一個人全部奉獻的人“自由”,是一件極為殘忍的事情。
周明言一次又一次地為徐連“好”,原主一次又一次地讓徐連尋找自我,最終讓對方徹底成為了舊時代的淘汰物。
徐連的第三次出現,也是最后一次出現。
以當時社會整體的氛圍,想要正大光明的結婚肯定是不可以的,但原主和周明言之間的關系周圍的朋友們幾乎都知道了,并且都持著祝福的態度。
他們宴請賓客的時候,徐連帶著第一天穿進顧府的破舊衣服,永遠沉在了冬日的池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