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眼看年節越來越近,徐家還是沒有回來,眾人都以為是路上有事耽擱,應該趕不上了。
二十八這天,顧府早就張燈結彩,里外一新。
盡管不是過年,但大家也都穿得很熱鬧。便是顧玠,也被牽躍換上了簇新的緞面料子長袍。領口與袖口皆繡了大片的富貴花朵,將他襯得病色也少了幾分。
跟父母吃過晚飯,回房睡下,半夜里朦朧聽到外面一陣喧嚷,當下沒有在意,又沉沉睡了。第二日才聽顧樸生說,原來昨晚的動靜是徐家回來了。
顧樸生一早就寫好了邀請他們的帖子,天剛剛亮,讓下人送過去了。料想徐家回來得匆忙,家里的東西一時半會也置辦不全面,還又讓人送了幾馬車年節常用的東西過去。
“時間匆忙,徐伯父那邊答應了,說就不過來再行拜訪,明晚大家一起見面就行了。”
“云懷可還好”
“知道你要問他,放心,一切都好,云懷還托小廝給你帶了禮物回來,喏。”顧樸生將東西遞給了顧玠,里面有不少都是當地的風情特產,顧玠還看到有一只手編的蚱蜢,仔細翻翻,類似的手工品有不少。
草編物品十分精致,料想應該是當地的手工藝人做的。顧玠讓牽和拿去,一一擺在柜子上,跟之前徐連送的東西放到一起。
“他怎么盡是送你這些東西不過也算是送到了你的喜好上。”
正說著話,牽和去而復返。
“公子,盒子底下還有不少信,您要看嗎”
“信”
牽和將盒子重新交給顧玠,除了信以外的東西,都已經擺放起來了。
顧樸生聽說,也伸頭看了一眼。
信是用最平常的信封裝起來的,顧玠數了數,一共是十九封,按照時間排放。
第一封信寫在對方出發不久,說是皇命突然,他也沒想到會連道別的機會都沒有,深感抱歉。又擔心他的身體,叮囑他好好保重,自己應該很快就回來。
第二封信是在抵達軍營的時候寫的,他說關外條件艱苦,從福安城回來,竟然一下子難以適應。不過這種情況過了一天就好得差不多了,因為比起福安城,關外才是他土生土長、更熟悉的地方。
第三封信說原本他想把幾封信一起送回去,但路途遙遠,戰事不穩定,擔心寫的信反而遺失了,所以決定就先不寄出來,這樣寫著,等以后回福安城再一起給他。
第五封信,顧玠得知原來盒子里面的編織物是出自徐連之手。軍營中有一位從前是靠手藝過活的士兵,他有空的時候就去跟對方學習,給他編了這些東西,希望將來他收到的時候能喜歡。
第十封信,又打了一場勝仗,但也有不少人受傷了,其中就有跟徐連關系很親厚的士兵。徐連看到那些人受傷的樣子,心里既憤恨又痛苦。“如果我再厲害一點,是不是他們就不用受傷了”
徐連給他寫的信大都透著輕松,這是第一回對方吐露出戰爭的殘酷。
顧玠的情緒仿佛也被對方代入進去,眉目里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愁惱。
往后,依舊是一些生活的記錄。
其中一封信里夾了一根羽毛,徐連在信中說,這是關外最常見的鳥,只有在人死了的時候才會出現,繞著尸體盤旋,但并不吃尸體的腐肉,好似只是為了哀悼一條生命的流逝。關外的人將它視為一種很神圣的鳥,還有人會專門在家里給它們設一個吃東西的鳥欄供拜。
這根羽毛是徐連打仗回去的路上撿到的。
顧玠看信的速度很慢,顧樸生見里面說的都是一些朋友間的平常內容,跟著看了幾行也就沒看,起身離去了。
等將十九封信都看完,已經過去了一兩個時辰。
外面不知什么時候,又開始在撲簌簌地下雪了。
雪花輕盈,枝頭梅花花瓣終于不堪其重,向下偏偏頭,一把雪花就這么洋洋灑灑落了下來,跟原本的潔白殊途同歸。
天快黑的時候,顧玠看到了一個意外的人出現在了自己的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