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的是天意弄人!身為漢室宗親、帝皇的后裔,居然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且還是見光死的那種,真扯蛋!
還謀逆之后?這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如果當初大漢朝廷不是竇妙皇后以及其兄竇武掌握了朝廷,那么劉悝就是皇帝,而自己就是王子甚至是太子。
不過,這也是大漢常態了,這大漢的朝政大權,一直來基本上都是掌握在那些宦官或是外戚的手里。大漢歷代皇帝,大部份都是少兒時就被權臣扶持起來的傀儡,就算是在位其間,亦是尸位素餐,受人控制,沒有什么的作為。
如今的大漢朝廷,不就是如此嗎?現在的朝廷,掌握權柄的是以張讓等十常侍為首的宦官以及以何進大將軍為首的外戚。
劉顯覺得,以自己父親的能力,就算當初真的拿著先帝遺詔回到了京城,恐怕他都當不成皇帝,反而會死得更早更快。
算了,什么的身份,什么的名頭,又或是什么的先帝遺詔,全都沒用。關鍵的,還是得要看自己的能力、實力,一切都還得要靠自己。
劉顯沒有多想,把這些事先放下。
從母親的小閣樓出來后,卻沒找到鄭伯,找到了在膳房忙碌的小菁。
這個小丫頭,兩眼通紅,一邊弄著飯菜一邊流著眼淚。她告訴劉顯,鄭伯已經離開劉府去找柳林村村長報喪了。
在這古時候,一般的村子,村長以及那些族老,在村里的威望都極高。無論哪一家有喜事或是白事,都會先告知他們,請他們來主持一些禮法方面的事務。
大漢以孝為先,講究禮義禮節。
另又有死者為大的說法,劉顯知道母親生前在這柳林村也是一個有名望的“夫人”。所以,正常來說,她的喪事,不能匆匆處理。
身體還是有些虛弱,從母親的閣樓上走下來,都有些氣喘了。但心里正堵著,也沒有什么胃口,隨便吃了一些東西,恢復了一些氣力。
然后劉顯就走到了自家的前廳,在廳內的主位上坐著,等鄭伯回來。
這個家,劉府,既陌生又熟悉,劉顯不用親自走一遍,家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在他的腦海里。
這是當年劉悝獲知梁氏為他生下一個兒子的時候,特意暗暗的派人來柳林村為梁氏母子修建的一座三進園府。當年,梁氏還沒算正式過門,但是生下了劉顯后,再住在娘家里就有些不合適了。
整個劉府,四周有一道約兩米多的圍墻,坐北向南的大門上有劉府牌匾。
這也算是當年劉悝為了給梁氏撐門面吧,她住進了這劉府,也就等于公開她是劉家的人了。古時候,女子未婚生子,會被人看不起,遭人白眼。
這也是在大漢,風氣稍為較開放一些,如若是宋明朝代,女子未婚生子,恐怕得要被娘家趕出家門。
劉府在這柳林村內,算是最大的一所別致的建筑。
進入劉府的大門,就是一個小花園,正對大門的就是主房屋,大廳就設在這里,主要是迎客用的。大廳前的花園兩側有延建出去的房子,是鄭伯這樣的男性下人居住的地方。
主房屋后面,是二進院落,是招待客人以及像小菁這樣的女性下人的居所,還有劉府膳房所在的地方。再后的是三進院落,反而更大一些,一個建有曲折回廊的大花園,還有亭子,中間還有一個人工小池塘,小池塘內種了一些荷花,養著一些鯉魚。在大花園的兩側分別是一個四合院差不多的院子,分別建有小樓閣。一個小院子是劉顯的住處,一個是劉顯母親的住處。
這個就是劉府的大體布局,就是劉顯現在的家。
咱也算是有房的人了,并且還是占地面積極大的莊園式的住所。劉顯想著,不由苦笑了一下。在后現代的時候,拋開早已經不能住人的祖屋不說,劉顯就是一個沒有房產的人,想要在一線城市里買一套房,不吃不喝一輩子恐怕都買不起。
這穿越了,房子有了,還有一個忠仆以及一個貼身小丫環,這上天對自己也算是不薄了。
事實上,若大的一座劉府,并非就只有這一個忠仆以及一個丫環。
早前,劉府一共雇請了十多個看家護院,還有兩三個做雜務的婦人以及像小菁這樣侍女有三、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