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縣的百姓,生產自救,其實已經開展了。
另外一個,把救濟糧分發給各家各戶的百姓,也可以開發他們的積極性。因為糧食就只有那么多,他們想要吃多些吃好些,那么就必須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想辦法。
像他們可以自己去采摘野菜,可以自己去想辦法打魚打獵,還得要他們自己去收集柴火。這些,都得要讓他們知道,有時候,光靠救濟是不行的,要走出困境危機,還得需要他們個人的努力。
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來進行,但并不用劉顯一直盯著,就只需要吩咐下面的人去辦就好了。
說完了這些后,劉顯就向梁濟詢問現在柳林村劉府所收集到的貨物商品都有些什么,以及數量是多少。
“稟少主。”梁濟對劉顯施禮道:“因為資源就是那些,所以,我們所收集的物資貨物的種類并不多。按照少主所說的,以現在我們的百姓,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做出來的東西,基本上都是衣服類以及一些蘆葦織品。”
“好,這些東西,可能都不是值錢的東西,可是,大部份都是人人都需要用得到的東西。所以,只要我們選擇好地方,應該都可以換回些錢財。”劉顯對眾人道:“我們跑商,不是說跑一次就能賺到大錢,而是要先跑出一條商路,弄明白各地的情況。待以后,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向某地販運商品了。”
“少主說的是。”梁濟道:“幸好,在黃巾暴亂其間,不管是黃巾賊也好,還是那些會對百姓進行劫掠的官兵也好。他們只會直接搶錢搶糧甚至是禍害婦女殺人。可是他們卻不會對一些看似是毫無價值的東西進行搜刮。比如棉花,那些賊人就不會說要搶走這些東西。所以,我們組織起來的百姓,的確收集到了不少棉花。此外,野外其實還有一些棉花可以收集,就算是掉落到了地上的那些,也還可以收集回來使用。因此,我們用棉花織了不少布匹,并且,把布匹做成了一些衣服,當中以御寒為主的棉衣最多。”
“好,具體的可以說說現在有了多少?”劉顯道。
劉顯現在也才知道,原來這冀州地區,其實也盛產棉花。這棉花不似那些莊稼,它們不用怎么樣去管理,就是一棵樹,一般人也不會刻意去破壞。所以,這些就是一些自然資源。
因為黃巾之亂的關系,所以,這一年基本上沒有人去采摘那些棉花,但正如梁濟所說。那些棉花因為沒人采摘,掉到了地上,只要還在,去檢回來也一樣可以用。
這段時間,以劉府商隊的名義,已經號召一些百姓專門去采集棉花回來。
現在柳林村,原本只有一百多婦女,現在已經有了兩三千之多。按劉顯的計劃,在柳林村,已經有了一個紡紗工坊。每天至少都會有大大數百個婦女在忙活著。
她們分工合作,有人把那些收集到的棉花曬干,有人負責挑選一些質量好的,又會有人負責去核。然后就會有人拿那些挑選出來的,質量好的紡成絲線,再拿去織布。
現在,也另外新開設了一個染布坊。當然,因為工藝的關系,暫時就只能是染成最原始的黑色、白色、紅色等幾種顏色。
這個時代的婦女,基本上都懂得針線活。所以,那些做出來的棉布。就讓那些婦人做成衣服。
自然,這里面,也不僅只是用棉花織成的布,還有麻布。實際上,一般的百姓,他們所穿的衣服,大部份都是用麻布做成的。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麻布才是主流。
不管怎么樣,現在柳林村劉府,已經擁有了一大批數量可觀的棉布及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