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可以先開起一間又一間嘛,賢婿……難怪你要成立劉府商隊經商了,原來你是一個真正的商業奇才啊。”孔融這個時候也如孔夫人一般,越看劉顯就越覺得順眼了。
“不敢當不敢當,小婿平時其實就喜歡胡思亂想,并且膽子也比較大,有時候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嗯,那么具體的呢?這個……是指這營生是大家一起做的,雖然是一家人,可是也得要事先說清楚是吧?總不能讓賢婿你白忙活吧?”
“這些自然,就算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嘛。”劉顯認同孔融的話,點頭道:“書是由你們孔家提供,再由我來大量制作,再交給你們孔家開設的書店來售賣。這印刷書籍的錢以及運送費用,這些成本我得要收回來。這些,都可以從每本書籍的訂價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紅。”
“訂價?這個……書籍怎么訂價呢?”孔融有些發怔的道。
這個時代,書籍方面是沒有什么的訂價的,有時候就算是有錢都買不到想要的書。可以說,對于一些人來說,某些書本就是無價之寶。比如,劉顯的那本太平經,那真的是無價之寶。
劉顯打算,以后這些書籍都得要訂價的,并且得由自己來訂一個合理的價格。但現在并不用,現在就先賺一筆,大賺特賺再說,反正,暫時能夠買得起書的,都是有錢人。
劉顯想了想,反問孔融道:“岳父大人,你們孔家,平時所售賣的書,一般是怎么樣的價格?”
“這個啊……這個其實具體的我也并不太清楚,畢竟是我五兄、六兄在主持這些事務。但是一般來說,如果是關系好的,我們會半賣關送,沒有什么關系的,專門來重金求書的,那也得要看他需要什么書,一些廣為人知的書籍,也不值什么錢,但如果是一些鮮為人知的典籍,那么一本書都可以賣到萬錢、十萬錢,甚至更多。”
“當然了,這些也得要看抄寫的功底,如果是一些字畫類的,跟原作越是相似相近,那么價格就越高。”
臨摹,劉顯知道孔融所說的其實就是臨摹。
不過,這萬錢、十萬錢一本手抄書啊,相對于后世的三千多、三萬多。這還真的是物以稀為貴。也難怪,孔家就靠制作書籍就能維持一個大家族的開銷,且還不知道收斂了多少財富。
“好,我心里有底了。但在這之前,岳父大人,我還有三個條件,希望岳父大人能夠答應的。”劉顯是可以不用知道孔家賣書的價格的,因為他可以講算得出自己的制作成本、運輸成本等等。
但是,有些話是必須說在前面的,如果孔融不答應自己的條件,那么那還不如自己開干。反正自己都已經開設了那么多的店鋪,再在各地增多一間為書店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