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顯選定民以食為天酒樓開業的時間時,馬貴人也為劉顯和孔雪、蔡嫣她們成親選定了時間。
因為孔雪和蔡嫣的身份,的確是不宜聲張的關系,所以,馬貴人也不打算要大力操辦婚事了。和她們的婚事,可謂是一再改期,別人不急,馬貴人都有些急了。這可是事關香火傳承的重大問題啊。
也約是差不多的時間,楊彪派人前來通報,其父楊賜離世了。
劉顯收到楊彪派人送到武勇侯府來的這個消息,心里暗算了一下,的確,這楊賜在歷史上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死的,這已經是比歷史上的時間延遲了一些了。
但讓劉顯有些哭笑不得,這紅事白事居然一起來了。
當然,楊賜的死,其實跟劉顯是沒有什么關系的。畢竟不是劉顯的親屬,劉顯最多就前往吊喪一翻,表示悼念,這個意思達到了就行。
但劉顯覺得這樣不太妥。
楊賜把翠竹阮送給了自己,且他以前的確為自己生父劉悝說過話。劉顯已經欠下了他楊家的恩情人情。
何況,楊彪楊家,都還有能量,值得劉顯認真對待。
劉顯第一時間就趕到楊家,以子侄后輩的身份,陪著楊彪一起守靈。
另外,劉顯還向楊彪提議,楊家在這個時候,還是要適當的彰顯一下楊家的能量。最好就是大辦排場,風光大葬。
經劉顯提醒解釋,楊彪也覺得有必要,于是就馬上安排。
楊家有錢有人,要辦什么事都是比較方便快捷的。
這些也都用不著劉顯了。
主要的,就是先寫奏表,上報朝廷,這是向朝廷報喪,畢竟楊賜可是朝廷三公,如此的一個人物死了,朝廷還真的不能不理不問,不能不有所表示。
然后就是給所有的親朋戚友報喪,收到的,都會到楊府來奔喪,為楊賜送行。
當然,這也少不了要請一些做法事的道人道士,在洛陽已經有了和尚,或也可以衣和尚來。但在大漢,還是道士的天下。
還有,讓楊府的下人準備宴席等等。
楊府的廚師肯定是不夠的,劉顯馬上派人把自己的人調來幫忙。
這種風光大埋葬的法事,最少得要數天后才能下葬。
這卻恰好就處于馬貴人為劉顯和孔雪、蔡嫣選定的成親日子之中。
不過,劉顯還是決定,不管怎么樣,真的不能再延遲婚期了。
還好,不打算大辦,其實就是自家人一起熱鬧一下就算了。
這其實就是一個形式。
各女亦沒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