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姜家的當家人是老姜頭,他的婆娘就是姜老太。
老姜頭和姜老太總共有三個兒子,沒有女兒。
他大兒子叫姜大山,今年二十九歲,念了幾年書后到縣里的一家酒樓做了賬房伙計,慢慢的升成了酒樓的二掌柜,是杏林村里頂頂有出息的那類人。
姜大山娶了個縣城的姑娘為妻,長住在岳父岳母家中,平時極少回杏林村。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叫姜明堂,女兒叫姜明珠,與姜二丫同歲。
老姜頭的二兒子就是姜二牛,今年二十八歲。
姜二牛不是老姜頭親生的,是他抱回來養的。這一點杏林村的人都知道。
姜二牛娶了林家村的林秀秀,林秀秀只生了姜二丫這一個女兒就傷了身子,很難再有孕了。
老姜頭的三兒子叫姜棟梁,今年才十七歲。
姜老太生姜棟梁之前,還懷過三個孩子,只是不知為何,這三個孩子都流掉了。四十多歲生下姜棟梁后,就特別寵愛這個小兒子。
姜棟梁未婚,正在縣城的書院里念書,即將參加下個月的童生試。
姜棟梁這書一念就是十年,老姜頭早就知道他沒有念書的天賦,一直在書院里混日子,卻還是愿意一直供著他。
老姜頭這么做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指望著“抽獎”撞大運。
縣里只要舉行童生試,他就讓姜棟梁去考,成績差怎么了,萬一哪次運氣好,讓姜棟梁蒙對答案,考上童生了呢
二是為了優越感。
整個杏林村,除了里正家和他老姜家,誰家也供不起書袋子。他老姜家供得起書袋子,他老姜頭就能在杏林村里藐視除里正之外的眾生。
除了供書袋子這一點,能令老姜頭產生優越感的,還有他家那二十八畝上等水田。
一般人家最多只有六七畝,而他家有整整二十八畝
老姜家本來只有十畝上等水田,是老姜頭的爹娘死前留給他的。
另外十八畝,是老姜頭后來添置的。
添置這十八畝上等水田的那二百多兩銀子,老姜頭說,是他姐姐臨死前給他的,讓他幫姜二牛買田的。
其實他這么說,只是為了掩蓋那二百多兩銀子的來處。
但當時的老里正聽他這么一說,直接就把這十八畝水田登在了姜二牛名下。
老里正兇得很,老姜頭想把水田再改在自己的名下,被老里正罵了幾句就不敢吭聲了。
雖然這十八畝水田算起來,應該是姜二牛的。但老姜頭對外委婉的說了,“我們老姜家又沒分家,分什么你的我的。”
姜二牛老實,又被老姜頭灌輸了一腦子“你欠了我養育之恩,要感恩”的思想,不爭又不搶,從來只知道種田種地,田地里長出來的糧食,全由著老姜頭處理。
等兇兇的老里正一死,老姜頭立即帶著姜二牛去新里正那里,把那十八畝水田改在自己名下了。
姜二牛在老姜家沒地位,他們一家三口的內部,也并不是很和諧。
林秀秀是聽說姜二牛名下有十八畝上等水田,想過富裕的日子,才嫁給姜二牛的。
可是等進了門懷上二丫之后,她才發現,姜二牛被老姜頭拿捏得死死的,那十八畝上等水田跟她沒有一銅錢的關系。
林秀秀鬧了幾場,根本就不是老姜頭和姜老太的對手。帶著肚子又不好和離,只能捏著鼻子繼續跟姜二牛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