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昭寧公主來,永昌帝也有些無奈,他嘆了口氣,坐在崔太后旁邊「昭寧這個脾氣,的確是有些執拗,只是到底也快過年了,加上皇后這一胎懷的辛苦,朕便也沒有想太多。母后,您便當是看在兒子面上吧。」
其實不管是看誰的面子,事已至此,崔太后也不可能攔著不讓昭寧公主回來。
否則,邵皇后肚子里的孩子要是有個好歹,又是她這個老太太冥頑不靈,不講人情的罪過了。她哼了一聲,看著永昌帝道「哀家難不成就是那惡毒的祖母,非得為難一個孫女兒不成回來是回來,可也得知道改過自新,若還是跟從前那樣,皇帝,這樣的公主,也只是敗壞你的聲名的。」
永昌帝點了點頭「母后放心,兒臣心中有數,她若是改不了,到時候再想旁的法子。」
崔太后也便不再多說什么了,只是問「那祭祀的事兒,你定了人選不曾」
之前定的是魯王,可是后來魯王妃跑到宮里來鬧了一場,永昌帝也氣的夠嗆,覺得這個兒子看起來是不錯,但是卻連家里的家事都處置不好,實在是昏了頭。
后來這差事便作罷了。
現在崔太后再提起來,永昌帝思量良久。
他過了許久方才道「那便定下讓周王去吧。」
其余的人小的太小了,他的兒子里頭,也就周王合適。
崔太后皺了皺眉,原本是面無表情的,現在也不由得語重心長的看著他「皇帝,哀家之前便曾跟你討論過,國賴長君,東宮一天不立下來,朝臣們心中便不會安定,皇子們心里也會各有心思,你可真該早做打算了。」
其實無非也就是在老三老四中選。
也就是在周王魯王之間選。
崔太后不知道為什么永昌帝對于立太子這件事這么的排斥。
要知道,在永昌帝是周王這個年紀的時候,早已經當太子當了了。
永昌帝每每聽見這個話題都是不大高興的,這一次也依然是如此,他岔開了話題,勉強再陪著崔太后說了會兒話,便告辭出去了。
文華嬤嬤在邊上有些發愁的勸太后「雖然如今您跟圣上的關系比以往要好得多了,但是這立太子的事兒,分明圣上不想,您又何必要惹得圣上不快呢」
這母子倆的關系一直都不怎么好,幸虧王老夫人死了,關系才慢慢的緩和過來。
文華嬤嬤都看得出來永昌帝半點兒不想提起立太子的事,她不明白為什么崔太后分明知道這一點,卻還是一直勸著永昌帝早點立下太子。
崔太后苦笑了一聲「哀家自然也知道皇帝不想立太子,可是如今眼下是什么時候他登基都已經將近三十年了,兩個兒子,周王魯王的兒子都已經那么大了,論內,有倭寇之亂,論外,瓦剌人虎視眈眈,他當然該要立下太子,好安朝野內外的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