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挑了挑眉,胡亂的點了點頭,便將常公公給打發走了。
府里還在辦喪事,眼看著魯王妃的那些喪事所用的布置都還未拆掉,常公公搖了搖頭,什么也沒說的走了。
等到晚間,永昌帝總算是忙完了國事,才出門,便聽見馮公公稟報,說是太后娘娘宮里來人了,讓他去一趟太后宮里。
他應了一聲,擺駕了慈恩宮。
到慈恩宮的時候,崔太后正在吃飯,見到他來,急忙問“吃飯了不曾從哪個宮里過來”
“才從前頭御書房過來。”永昌帝笑了笑“還沒去別的宮里,便直接來母后您這里來了。您這里的飯菜好吃,朕恰好蹭一蹭。”
崔太后笑著看了文華嬤嬤一眼。
文華嬤嬤忙去外頭讓小廚房再做些菜過來。
永昌帝順勢坐在了崔太后身邊。
崔太后親自替他盛了一碗湯,問“是不是為了東瀛使臣求親的事”
永昌帝喝了一口參湯,冷冷的扯了扯嘴角“是啊,東瀛使臣態度堅定的要求娶我朝公主,還說若是不答應,那沿海的倭患便會愈演愈烈。他們本來便跟那些叛匪勾結串聯,若他們真的一意孤行一條道走到黑,那倭患的確是有些麻煩。”
崔太后低頭看著自己碗里的湯,面無表情的問“那小七去御書房求你,說她自愿和親的事兒,內閣跟你是怎么想的”
說起這件事,永昌帝的表情略微和緩了些“內閣那些人,母后應當比兒子清楚,他們無非就是想要用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利益,什么公主,對于他們來說,當然沒有臣民和邊境的百姓重要。”
當然,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畢竟社稷為重,君為輕。
身為宗親皇室,生在帝王家,享受萬民的供奉,當然便也該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崔太后放下了湯勺,皺著眉頭出了口氣“那這么說,他們是更傾向于答應東瀛使臣的求親了”
東瀛使臣可不是什么好東西。
他們背后的大名就更是不知道是什么性子。
七公主嫁過去,那就完了。
崔太后一時覺得索然無味。
永昌帝卻搖頭“也不是如此,賴首輔跟許次輔都不同意,他們說,太祖立朝開始,便從來沒有和親之事,更不曾許嫁我國公主。國朝公主,享受供奉,也承擔義務,也沒錯。可是咱們大周的公主,既沒有湯沐邑,也沒有封地,她們怎能跟前朝享盡榮華的公主相比何況求娶的還是東瀛小國,這等小國,反復無常,今天或許可以跟你求和,但是明天便可能翻臉,這種國家的承諾,絕對不可以當真。”
崔太后聽的臉上忍不住有了點笑意,她聽出了永昌帝的意思,問“那皇帝你的意思呢”
“朕”永昌帝跟崔太后相視而笑“母后,您應當了解朕的,朕雖然不敢跟太祖相比,但是卻絕不敢違背太祖的遺訓,他老人家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若是需要靠出賣女兒來維持,朕以后如何還有臉面下去見列祖列宗何況,朝臣們尚且知道東瀛人反復無常,不可與謀,不值得舍出一個公主來換取這不知道多久的和平,何況是朕呢小七是朕親生女兒,朕絕不容許她被人踐踏”
崔太后重重的吐了口氣。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