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趙括告的密”孫氏對這事兒,一點也不知情,現在聽他們爺倆說了,這才知道。
孫氏嘴如連環炮似的,將趙括整整罵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一早,虞小憐借著出去買飯的功夫,跑去回春堂看了一眼,只見回春堂門鋪緊關,沒有營業。
隨手拽了一個過路的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一夜之間翻天變化,這鋪子已經不姓鄭了。
“這么說,這藥鋪被潘家訛去了”
“可不敢亂說。”那人連連擺手,生怕被人聽見他說潘家壞話。
虞小憐又問,“那鄭郎中一家呢”
那人低聲道,“聽說是在鎮上呆不下去,回老家去了。唉,用一間鋪子,換一家子平安,也算值了。”
“鄭郎中老家在哪里啊”
“這我可不知道,我還有事我先走了。”
那人生怕再談下去,會惹事上身,連連擺手,快步離開了。
虞小憐買了四個包子和三個驢肉火燒,便回了客棧。
客棧小二一見到她,就笑嘻嘻的問她們今天還住不住了,要是住就交錢,要是不住了,中午之前就得走。
虞小憐說不住了,中午之前肯定走。
這半兩銀子一天,太不劃算。而且鄭郎中不在鎮上了,虞長河的腿也還得再找郎中看,她心想干脆直接北上,往陽城去。
只是她就這么走了的話,姜霖難免會惦記他們,該如何給姜霖留個話呢
想到姜霖常去的那家酥餅鋪子,虞小憐決定寫一封信放在那里,至于姜霖什么時候能去買酥餅,就不知道了。
順其自然吧
虞小憐寫好了信,又給了酥餅鋪子的大娘十個銅錢,算是請她幫忙捎信的錢。
大娘還是個熱心的人,一開始說什么也不要這十文錢,后來還是虞小憐非要給,她才肯收。
并和虞小憐保證,肯定能把這封信交到姜霖手里。
姜霖經常去買酥餅,而且每次買的都多,酥餅鋪的大娘早就認識他,以前還打算將自家侄女介紹給姜霖呢,后來打聽過姜霖家里沒有娘,只有一個光棍爹,一家兩個光棍,她侄女不愿意,這才作罷。
虞小憐將信的事安排好,又去了趟孫氏拿繡活的那個繡莊,將孫氏沒做完的繡活退了。
繡莊的老板娘問是不是家里發生了什么事,虞小憐說是有些變故,但沒有與她細說,就離開了繡莊。
離開繡莊以后,虞小憐就直接去了牛馬市,打算買一輛馬車。
古代沒有別的交通工具,馬是最便利快捷的了,虞小憐可不想走到哪兒,都用腳量。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虞小憐以為一匹馬也就三四十兩銀子,頂多五十兩。
牛馬販子一介紹,虞小憐才知道,在古代牛馬都是精貴的東西,好的馬更是稀有。
在古代養一匹好馬,就跟現代有超跑的人家似的。
老一點的馬,要五十兩,中年的馬要七十兩,正在壯年的好馬要一百兩。
馬車還要單獨另算,需要十兩。要是帶棚子的那種馬車,得需要三十兩,更豪華一點,就得五十兩。
好家伙,真貴啊
虞小憐自然是想買有壯又年輕的馬,馬車也得帶棚子,不然坐馬車出門還得風吹日曬的。
虞小憐挑中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這馬全身上下沒有一根雜毛,毛色赤紅,和熟透的棗一樣顏色。
虞小憐一眼就看中了它,磨了半天的價錢,最后連馬帶車,一百二十五兩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