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小憐和應院長相視一笑,一起露出了狐貍般的笑容。
考慮到這段時間這些學子,對于謠言以訛傳訛的熱衷程度,虞小憐決定給她那閑出屁的學生們,多出幾張試卷。
應夫子給虞小憐單獨空出來一個房間,然后讓人把歷屆的試卷的手抄卷,搬過來給虞小憐。
虞小憐還是第一次看見秋闈試題,試卷以文為主,算學為輔。
整份考卷長約三米,共有十個題目,內容涉及詩詞歌賦、應用文、歷史知識、儒家思想理解等。
在最后一個折頁上,虞小憐找到了古代的應用題。
虞小憐看過幾張試卷的算術題后,發現古代的算術題都很務實。
比如這題今州郡都有天池盆以測雨水,但知以盆中之水為得雨之數,不知器型不同則受雨多少亦異,未可以所測便為平地得雨之數,假令盆口徑二尺八寸底徑一尺二寸,深一尺八寸,接雨水深九寸,欲求平地雨降幾何
再比如這題糧倉開倉收糧,有人送來米一千五百石,驗得米內夾谷,抽樣取米一把,數得二百五十粒,內夾谷三十粒,則這批米內夾谷約為。
你看人家出的題,都很貼近生活,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知識。
不像現代的那些出題老師,是為了難而難,他才不管這題的邏輯,在現實生活中有多離譜。
話說起來,大涼以前科舉是不考算學題的,后來之所以有了算學題,還是因為十五年前。
十五年前,屯州河淤塞嚴重,導致洪水不能宣泄,皇帝派工部侍郎尹仲前往屯州郡,修筑分減水利工事。
重新疏通屯氏河以輔助黃河,宣泄洪水,防備非常情況的發生。
但當時的工部侍郎由于算學不好,在泄洪的時候,出現嚴重失誤,導致全堤決口,沖毀官署驛站,以及民房近四萬所。
工部侍郎尹仲因為對治河方案的粗疏,和不切合實際,被皇上嚴厲地斥責后,自殺了。
尹仲是傅宜的同窗兼好友,尹仲死后,傅宜心里有萬分不舍,但更多的是可惜,因為尹仲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只是不擅長算學罷了。
傅宜甚至在心里埋怨過皇上,為什么非要把尹仲分到工部去
從那以后,傅宜就聯合一些同僚一起給皇帝上折子,要求各個書院要普及算學,科舉也要考算學。
有了屯州郡的慘痛例子,皇上也覺得普及算學很有必要,因此,同意了傅宜等人的請求。
虞小憐咬著筆頭,她也得出些貼合實際的題才行。
虞小憐在書院忙到吃午食的時候,就打算回家吃飯了。
路過趙家鏢局的時候,趙鏢頭叫住虞小憐,笑出一臉的褶子,道,“虞夫子,上次你不是說要找幾個功夫好的護院嗎有消息了,有時間的話,進來坐坐”
半個月前,虞小憐就和趙鏢頭說,想要買兩個功夫好的護院,那時候,趙鏢頭和虞小憐說,想買好的護院不能著急,得慢慢碰。
虞小憐還以為得等個一兩個月才能有消息,沒想到才半個月,就有合適的人選了。
趙鏢頭推薦的兩個人,一個叫李猛,一個叫李烈,是一對親兄弟。
李猛和李烈是海城人士,原來在一戶大財主家做護院,后來海城被大蒙國攻下,曹承彤為了收買人心,就想給窮苦百姓分發糧食。
這糧食從哪里來自然是搶那些財主、地主家的。
窮苦百姓得了好處,但那些財主和地主們,可是一夜之間就被強行散盡家財。
茅盾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