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席散去,虞小憐開始查看整理禮品。
說實話,有很多她都不認識的人,不知道是從哪里知道她擺席的消息,就不請自來了。
雖然蘇景辰幫她記了每個隨禮人的姓名,和這人送的什么禮品,虞小憐都回憶不起那人長什么樣。
只能說人太多了。
禮品很多,禮金沒有,因為應院長事先叮囑過虞小憐,讓她不要收禮金,以免日后試卷有個什么差頭,她有口難辯。
虞小憐大概看了一眼那些禮品,大多是糕點還有白糖和茶葉,當然也不全是這些,也有一些人是送的自己畫的畫卷和折扇。
虞小憐將收來的糕點,通通分給了孫四爺和孫五爺家的孩子們,惹得孩子們高興不已。
筵席過后,虞小憐就又恢復了去樹人書院上班的日子。
只是每隔十天,虞小憐就讓趙二丫去官鋪排隊買糧、買鹽。
到第二個十天的時候,就到了虞長河選定的搬家的日子。
孫四爺家的房子也已經修好,李家走的時候,除了拿走一些方便攜帶的,像木柜和鐵鍋這些東西,都一并賣給了孫四爺,孫四爺一家也算是拎包入住,也決定在今日一起搬過去桃花村。
回來這么長時間,虞小憐還一次沒有去過桃花村,今日搬家,她特意和書院請了假,跟去了桃花村。
虞小憐只留下她常騎的那個小矮馬,其他的牛馬就都讓虞長河帶去了桃花村經管。
虞小憐原本想讓高婆子跟去桃花村,照顧孫氏的飲食起居,但孫氏說什么也不用,因為孫五爺一家和他們一起住,做飯的事兒,孫五爺的幾個兒媳婦就搶著做了。
虞小憐也就沒再堅持,到了桃花村夠,虞小憐特意找到了孫五爺的三個兒媳婦,私下許給她們每人每天三十文的工錢,讓她們把做飯洗衣服的活都攬過去。
孫五爺家三個媳婦把腦袋搖成撥浪鼓。
她們認為本身就白吃白住虞家,幫忙干活是理所應當的。
孫大吉媳婦豪爽的道,“你別惦記了,我們就是不收你的錢,也會把你娘伺候的跟城里的夫人似的,啥活也不讓她干。”
孫三吉媳婦也道,“就是,我們哪能收你錢,這要是真收了你的錢,讓公爹知道了,不得罵死我們啊。”
虞小憐比了個禁聲的手勢,“幾位舅母,聽我說我私下給你們開工錢的事兒,你們不說,我也不說,沒人會知道。
到時候你們也能攢下點私房錢,以后自己添置衣服也好,還是日后拿出來蓋房子用也好,手里有點錢總比一文沒有的好,而且三十文錢對我來說,不算什么。
本來我還想再開一個店,讓你們去店里幫忙,但最近一段時間什么生意都不太景氣,容我想想開什么店好,到時候我免不了會把你們指使的團團轉,到時候你們別累的,背后罵我就行。”
虞小憐用她的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說服了孫五爺家的三個兒媳婦,也算她們四個,有了一個共同的小秘密。
虞長河帶著孫五爺一家卸車,他們用牛馬車拉來了不少東西,其中有一車糧食出城的時候,還被盤問了許久,還是虞小憐拿出這幾次購糧票據,守城的官差核對無誤后,才放行的。
虞小憐沒跟著卸車,她鉆進了屬于她的小木樓。
虞小憐當初畫裝修圖紙的時候,就把小木樓的裝修風格畫的極為簡單,因為她根本不打算在這里長住,只是偶爾過來。
踩著臺階,登上二樓,站在窗口,放眼望去,整個桃花村都盡收眼底。
桃花村很大,但這里地勢高高低低,道路盤旋而上,農戶的房屋也是一片一片的,像虞家建的房子,就屬于桃花村的低洼處,這里除了虞家只有兩戶人家。
如果不發洪水還好,要是發洪水,最先淹的就是她家,虞小憐在初建房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特意讓虞長河安排人手順著地勢,往下做了引流渠道。
引流渠道一直延伸到桃花村五里外的河流處。
樓下眾人從車上卸下一袋袋糧食,粗糧、細糧都有,由孫大吉和孫三吉抗著放入倉房里。
孫氏在樓下仰頭叫二樓窗口的虞小憐,“憐兒,你下來,娘有話和你說。”
虞小憐噔噔的下樓,“娘,什么事”
孫氏道,“我想著讓滿智和滿園跟你在向陽巷住,讓他們也去你那書院去啟蒙去,你看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