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不能再這么下去,蘇大福匆忙回了書房。
只是才提起筆,他又遲疑了。
不行,不能讓那個人知道真相。
蘇大福心里千回百轉,最后還是一使勁兒,將毛筆隨手扔到地上,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這個兒子是他養大的,是他的。
既然鄭氏臨死之前都沒將真相告訴孩子,就是不想讓孩子再和那個人扯上關系,這個秘密就讓他帶進棺材里好了。
轉眼來到四月二十八,虞小憐和蘇景辰定親的日子。
虞小憐也算是真正見識到了古代定親的流程。
定親流程主要有六個,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在這期間也會穿插著三書,分別聘書、禮書、迎親書,在定親的不同階段使用。
三書中,聘書就是定親書,表示男女雙方定下婚約,在納吉時使用。
禮書就是禮物清單,列明男方的禮品數目和數量,在納征時使用。
迎親書就是我們現代的結婚證,在親迎時使用。
其他六個流程是這樣的,納采,就是上門提親。
在古代女子大多待字閨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主要是男方主動打聽,有喜歡的姑娘就準備好見面禮,雇傭媒人上門提親。
問名,就是問名字。
古時對女子的約束比較嚴格,不會讓女子拋頭露面,所以男子不知道女子的名字,再者就是問生辰八字,將生辰八字進行對比,看看是否相互匹配,不能犯沖。
納吉,就是送一些小禮物表示有定下婚事意愿,這個環節一般是男方對過生辰八字后再決定是否進行。
納征,就是下聘禮。
男女雙方家長都同意后,男方會把聘禮送到女方家,表示確定要娶他家的女兒為妻。
請期,就是請結婚日期,一般是由男方家長測算黃道吉日,然后征求女方家長同意,同意后,就按照日子娶妻嫁女。
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親迎,這就迎娶新娘的環節啦,也算是正式的結婚啦,這一環節可以說非常的隆重,各個方面都要注意禮節。
所以,雖然是定親,但成親的日子也已經定下了。
因為蘇大福怕到嘴的鴨子飛了,婚期定的是一年后,虞小憐及笄之后,便成親。
對于這個日子,所有人都沒有反對,因為除了蘇大福外,其他人都知道虞小憐和蘇景辰打算遠行,可能幾年之內都不會回來,所以,婚期定的再近又如何,舉行不了,就都是空談。
虞長河知道蘇景辰打算和虞小憐一起去西域后,就已經找蘇景辰談話過了,翁婿之間也算是定下了,屬于他們兩人之間的君子協議。
定親的事兒,看似復雜,但好像和虞小憐沒什么關系,沒有什么事兒是需要她親自動手的,而且從禮法上講,定親的雙方當事人,甚至不需要見面。
所以,雖是定親,但虞小憐整個人確是該干嘛干嘛,張羅定親宴的,是她爹。
清點核對禮品清單的,是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