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行,先解決流言再說。”
傳了幾年的流言都快成事實了,古早的消息無人不知,也就沒人當新聞。電影圈最新的新聞是,韓d在籌備一部沖獎的作品,目標是歐洲三大,制作人是李在镕,主角打算海選新人,各家收到消息的經紀人公司都出動了。
電視圈的當紅小生是否作為電影圈的新人參加前任的海選派對沒人關心,大概就韓舒苒關心,她在確定對方的經紀公司給了準確的回復表示一定到后也不怎么關心了。主要是韓舒苒沒空,她最近被人纏上了。
前后三天巧遇同一個人三次后,韓舒苒就不信這是個巧合了,她每次都是在家門口見到這個人,哪那么多巧合,擺明是他蹲點。
“巧啊。”蹲點的李秉憲從車窗里探頭沖導演揮手,“打車要不要我送您一程”
韓舒苒有些哭笑不得,大清早的還真是巧呢,繞到副駕駛上車,再同后排的兩個按年齡都是年長者新人男、女演員揮手打招呼。隨后給司機講目的地,之后就是聽司機跟她海吹。
如果說第一次碰面,韓舒苒還認為是巧合,那次她去李在镕的工作室,在忠武路碰上演員太正常了,很正常的巧合。初次見面的巧合,在李秉憲極其熱情的邀請下,韓舒苒上了他的車被送回家。那時正是下班的點,確實不太好打車,她也就上車了。
那次李秉憲還帶著司機,司機在前面開車,他們倆做后排東拉西扯的聊得挺愉快,到地方分開后還互相交換了號碼。送她回家的李秉憲從頭到尾也沒說什么劇本、演員、角色之類的事,仿佛就是一場巧遇,交個朋友。
第二次碰面是昨天,這位帶著一男一女兩個新人在小區巷口的咖啡館外喝咖啡,碰上去掃街回來的韓舒苒,一臉驚喜的打招呼,再介紹帶來的兩位新人。雙方聊了十來分鐘,李秉憲自始至終也沒有說什么劇本、角色之類的,反而在十來分鐘后,感覺到導演對新人沒興趣,就很有眼色的說他們還有事,就此分開。
今天是第三次巧遇,這次再說什么巧遇韓舒苒已經不信了,哪有那么巧
不過對方不挑明目的,韓舒苒也跟著裝傻,到了目的地,感謝司機送她一程,下車再見。而跟著老板來巧遇導演的新人們,感覺老板這招可能不太行。
“會不會太刻意了”韓哮周趴在副駕駛的椅背,眼睛望著進市場的導演,嘴里問的是老板,“這么早還是在她家門口,說巧遇她能信嗎”
李秉憲表示就是刻意才能留下印象,“她不怎么出來活動,參加的局基本不帶演員,都是跟著李在镕他們那幫人,那個圈子太窄,我進得去你們進不去。海選那么多人,選誰全憑導演的眼緣,多見見才能對臉有印象,有印象你們就有了記憶點。”
如今也算是電視圈當紅小花的韓哮周有點郁悶,進電影圈要那么低聲下氣嗎,“非得是她”
“她能讓你出道就站在巔峰,一部作品夠你吃五年。”李秉憲讓女演員眼光放長遠,“我打聽過,這個項目光是籌備期就有三年,拍攝期至少一年半,這人是準備用這部片子奠定地位的。你要是能入選半只腳就跨進了忠武路,那比拍多少商業片都有用。”
李秉憲盯韓舒苒很長時間門了,準確的說公司盯著業內所有嶄露頭角的新人導演。這年頭時常說什么演員斷代,新生代沒人了全靠老人撐著,導演才是斷代了呢,新人導演真正算得上有本事的鳳毛菱角,他們這些人才是潛力股,抓住一個就是一座金礦。
以一排短篇獎杯進入各大電影制作公司視野的韓舒苒,憑借第一部長篇拿下四座最佳新人導演獎杯,就進入了各大演員經紀公司的視野。李秉憲找人詳細打聽過她,在得知她的交友圈后,對這位導演的關注度就直線上升,社交圈能直接判斷一個人未來的前程有多廣博,韓舒苒的社交圈全是一線導演。
這么說也不準確,這位的社交圈還挺復雜的,知名導演有、知名攝像有,目前還只在小范圍有名氣的新人更多。她和學院派的那幫人上上下下都熟,校友圈橫跨業內兩大集團軍,成均館和kafa,從這兩所學校出來的不管是誰,多多少少都能跟她扯上關系。
當年她拍第一部長篇,幕后工作者們在那時還只是小有名氣如今也算業內中堅力量,有幾個都在籌備自己的長篇了,有人長篇都立項開機了。此時他們都是新人沒錯,再過個年,這幫人聚集在一起的能量就不可估量。
一股新勢力即將成團,李秉憲自然想打入新集團的內部,這個圈子就是用人脈網搭起來的,跟一個人成為朋友就能跟所有人成為朋友。大家背后都是盤根錯節的關系網,如今有機會在雪中送炭為什么不干,雖然人家也差不多要成錦繡了,那再添多花也不費事啊,總比韓舒苒真成了大導他們再找上門要容易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