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未成年、童星。
以上三個關鍵詞不管把哪一個單拎出來,都足以讓導演沒辦法用對待成年演員的方式去調教金賽倫。以上三個關鍵詞結合,韓舒苒就更不會那么干了,她做得是更直接也更殘忍的方式。
起初跟童星見面,韓舒苒怕對方沒辦法完全理解劇本,就從細致的講解劇本開始。劇本有兩個頗具刺激性的開端,一是外婆歷史,二是女主曾目睹母親自殺的場面。
劇本講解剛開了個頭韓舒苒就發現,金賽倫對母親自殺這個過程的講述很平靜。可以說,韓舒苒決定要簽下她就出于那份平靜。而另一個原因是童星的母親太有意思了。
童星媽頗為特別,這位女士也跟劇本里的母親一樣自殺過,她還更極端,帶著孩子一起自殺。方法是跳樓,抱著孩子一起跳的跳樓。樓沒跳下去,是金賽倫死命苦求,緊緊扒著護欄,女兒救了自己也救了母親,還有兩個妹妹。
是的,那場事件是一家四口,母女四人一起走。
這個家庭沒有男性成員,媽媽孤身撫養三個孩子,大女兒金賽倫是她二十歲時生下的。那個年紀就成了母親,陸續又生了兩個孩子,也不知道是生活困苦讓這位母親太注重社交這件事,還是她早年模特出身導致三觀奇異,總之這位很特別。
特別的童星媽,在見韓舒苒的第一面,就給未成年的女兒倒了杯酒,讓金賽綸滿桌敬,敬導演、制作人,他們的助理,都敬,她還帶著女兒敬酒。
韓舒苒含笑喝了,沒攔。不管是小姑娘還是小姑娘的母親都表現出對此行為的習以為常,她就沒必要攔了,攔了反倒會讓她們尷尬。
特別的童星媽以一杯酒進入導演的視野,繼而就被韓舒苒觀察到,這位母親跟劇本里的母親有微妙的相似。同樣當著孩子面自殺過,同樣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屬物,同樣認為自己的做法什么問題都沒有,同樣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在為女兒好,包括讓女兒視線她的夢想,成為演員。
決定簽約之前,韓舒苒專門找人打聽了一圈這位童星媽,金賽倫幼年出道,小小年紀就混跡片場,媽媽一路跟著,跟這對母女合作過的人挺多的。那些人中絕大部分給韓舒苒的反饋都是,金賽倫可惜了,只有極少數說金賽倫能有今天全靠她母親。
這些人里,有一位的觀點極其有意思。
李楨凡,大叔的導演,當年他從一眾小演員中挑中了金賽倫,成就了童星家喻戶曉的成績。
這位也是kafa畢業,直系的前后輩說話很隨意。李楨凡跟韓舒苒說得都不止是隨意了,而是惡毒。
“偉大的演員一定是苦難造就的,偉大的藝術家同樣。生活的困苦讓我們擁有無窮的表達欲,胸中的憤恨如果無處發泄,我們這幫人遲早上社會版。你看金基德,他就是社會版的種子選手。”
自詡犯罪分子的前輩同后輩講,“金賽倫所有的靈氣都來源于她媽,她媽死死的掐住了她的喉嚨,她無力掙脫,表演是她唯一能喘口氣的地方。鏡頭是她的盾牌,只有站在鏡頭前,她那個媽才無法伸手。”
“別的演員表演是職業,她表演是在求生,這讓她在畫面里格外有靈氣。你要是打算簽她一定要好好利用她媽,你不用調教她,就調教她媽就行。把所有壓力都堆積在她媽身上,那女人會把承受到的壓力翻倍再轉嫁到金賽倫身上,小孩子是最會模仿的,她們用好了比大人出彩。”
如此惡毒的發言讓韓舒苒決定簽約,也讓韓舒苒用出了堪稱殘忍的調教導演技巧。
韓舒苒沒有給童星媽任何壓力,她把壓力都堆在張赫那。導演給男演員三個月的時間,讓男演員做到讓金賽倫融入他的家庭,能對他喊父親不夠,要能對他的妻子喊媽媽,把他的兒子們當弟弟。
怎么都沒想到工作會牽扯到家人的張赫對此有顧慮,“您是想讓她就住在我家,我自己的家我夫人可能不是說不歡迎,就是年齡可能搭不上,再加上”牽扯家人有點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