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觀念的差異貫穿整期節目,寡言的少年人很會照顧女性也貫穿了整個節目。此段畫面就是一個起頭,剪輯放大了藝人的暖心行為,不少女觀眾又被暖到。
韓國職場里的女性很悲催的,都不用說同一職位的團隊聚餐,諸如倒酒、布菜,照顧人的活兒都默認是女性和最年幼者做。哪怕是女性的地位稍高一層,比如同一小組的組長,如果這個小組里其他人全是男性,那他們這個組聚餐,女性也很容易成為默認要倒酒的人。
當然不做也不是不行,只是潛規則這東西吧,不遵守的人總歸會迎來一些閑話。諸如清高、不懂事之類的。更難聽的還有不像個女人。
綜藝鏡頭是個很神奇的存在,他們幾乎二十四小時都需要確保藝人在鏡頭里。一期綜藝最長也不過一個半小時,兩個多小時那種少之又少。一期綜藝拍個兩三天剪完就剩九十分鐘,把那么大的素材庫濃縮到一個半小時的節目時常,參與綜藝錄制的嘉賓,某些性格特點就很容易暴露在鏡頭里,而節目組則是會精選其中的特質進行優化。
花樣姐姐只播出了第一期,趙哲秀身上的三條特質就被放大凸顯。
第一,語不驚人死不休。
節目第一期錄制是分了好幾次的,其中一次是嘉賓們組團要飛土耳其從那邊去下一個拍攝地。行程是早就定好的,不巧節目要飛土耳其的隔天就是大鐘獎的頒獎典禮。節目里有兩位嘉賓獲得了大鐘的提名,一是尹如貞,二是趙哲秀。
尹如貞出現在了機場參與綜藝拍攝要跟大家一起飛土耳其,節目專門放出了羅英石看到尹如貞好奇的詢問,明天就是大鐘,前輩今天跟他們一起飛,難道明天不參加頒獎禮了嗎
前輩灑然一笑,“我覺得我不會獲獎。”所以就來了。
這話也是說得大家都在笑,笑聲中鏡頭一切就到了大鐘頒獎禮的當晚,節目組專門留了一隊人在這拍掉隊的藝人如何趕上大部隊的過程。
一位d在演員走完了紅毯快進會場時,半開玩笑的問,“昨天尹如貞前輩已經跟著大家一起飛了,她說她不會獲獎。您特地留下是覺得能獲獎嗎”
趙哲秀很直接的回,“我也不知道,但經紀人不給我走,說大鐘的規矩是人在才能拿”
經紀人猛然咳嗽一聲,打斷了這段采訪,觀眾看到的畫面是腦袋上頂了一串驚嘆號的驚喜,要被藝人嚇死。藝人表情茫然一秒才隱約換成恍然,干脆不說話了,對著鏡頭就只是笑。
這段懂得都懂,所有了解內情的人都是會心一笑。因為大鐘必須要人出席才給獎也是潛規則,不方便擺上臺面,但知道的人著實不少的潛規則。把潛規則擺上臺面的藝人可不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么。
畫面再切,切到演員登上領到了影帝的獎杯。畫面里臺下一片掌聲,臺上說著常規的獲獎感言,此段沒有驚喜,下一段有。
下一段是趙哲秀拿著獎杯下了舞臺,一群記者圍上去采訪,綜藝鏡頭也在拍。記者群眾有人很常規的問了一句,威尼斯和大鐘的獎杯對藝人而言有什么區別,按照常規回答應該是都覺得榮幸啥的。
趙哲秀的回答是值得綜藝節目專門給一個高能預警的說法。
“威尼斯的獎杯更重”
金永志一個大跨步沖進采訪區,“分量不是,重量他說得是重量,單純以獎杯的重量而言,那座獎杯更重,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