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電影的題材依舊是純愛片,觀眾得到的關于男主的信息是一點點展開的。在男主自我介紹時,電影只會呈現,窮小子曾跟富家女有過一面之緣。劇情會誤導觀眾,男主對女主可能是一見鐘情。
一見鐘情后,命運讓他們巧遇。雙方有了交集,互通了姓名,鮮嫩的男孩子懷著滿腔赤誠,青澀的對姐姐表達好感,時不時會去姐姐的辦公樓下左右繞圈,見到人裝巧遇,見不到人就耷拉著腦袋回去上班。
男孩子從來不直接說他喜歡姐姐什么的,也就是碰到陰雨天肯定帶著傘跑去辦公樓,給姐姐送個傘,被姐姐接受了就能開心的跟中了五百萬一樣。姐姐則是從說車里有傘到半年后變成接受他的傘,兩人的關系好似就有點不一樣了。
關系從不一樣到有變化是一年后,男孩子存夠了一學期的大學學費,跑來蹲守姐姐,磕磕絆絆的想請姐姐吃飯,在頗為昂貴的西餐廳里,又開心又猶豫的說著,他以后即要上學還要打工,可能就沒辦法來給姐姐送傘了。姐姐聽后沒說什么,只是在飯后男孩子要買單時,提前去付了錢,順便問他,他要去哪里打工。
大姐姐第一次插手小男孩的人生就在于,她給他申請了助學貸款,以學校幫扶的名義,沒有直接出面。弟弟得到這個好消息立刻就去告訴了姐姐,飯桌上超級興奮的說他以前都不知道還可以有助學貸款,教授真的太好了
此時觀眾會看到第二個反轉,還是窮小子剛到名校的那天,香車美人已然遠走,扛著大包小包的窮小子問了n個人才跑到教務處,詢問助學貸款要怎么操作。職工跟他說了一堆條件,但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貸款是要還的,這筆錢不是送給他了,是他未來得償還的借款。
到此,觀眾才會感覺到小男孩不太對勁;到此,女觀眾們搞不好已經被青澀大男孩的羞戀,蠱惑了一半心神。
一百二十分鐘的電影,拋開男主不對勁的部分,這對情侶絕對甜到能成為姐弟戀的模板,優雅的大姐姐和青春的小狼狗,超級般配。電影到一百一十五分鐘的時候,般配的情侶們即將邁入婚姻的殿堂,他們的愛情要修成正果了。
當大學即將畢業,也進了很不錯的公司實習的大男孩單膝跪在姐姐身前時,電影會插入兩端劇情,一段是男孩取出了這些年打工攢下的所有錢,算是傾盡所有給姐姐買了一枚不大的戒指。另一段劇情時,男主收到了大企業錄取的郵件,打電話給家里人報喜,很正常的報喜電話里,有很突兀的一句話。
我問過了,她是獨生女。
沒頭沒尾的一句話后,鏡頭就會切換回求婚現場,姐姐伸出手,男孩子大喜過望的給她戴上戒指。
等電影上映后,熒幕上播放這段時,觀眾群里的女觀眾搞不好會破口大罵。等電影上映后,觀眾們再往后看三分鐘,舉辦婚禮的教堂里,在神父詢問新娘是否愿意時,鏡頭會切換到最后一個反轉。
彼時男孩子第一次跟未婚妻上門見父母,未來岳父岳母看著都很和善,等把人送走,女主父親的臉就拉下去,叫女兒去書房,嚴肅的問她,你知不知道那崽子是刻意接近你的。
女主笑笑,“這有什么不好么,我總歸需要一個人來做我孩子的父親,聰明的比蠢的好,有上進心又沒那么聰明的,比光有上進心卻彎不下腰的更好。他很識趣,他父母也很識趣,有什么不好呢”
父親沉思片刻,“婚前協議”
女兒點頭。
婚前協議的文件出現在鏡頭里,一閃而過,下一秒,新娘看向鏡頭,出去那句我愿意。
神父宣布,新郎可以親吻新娘時,電影就定格在,情人們充滿愛意的吻里,許諾終身。
故事到此結束,而看完劇本的崔宇直看著這個已經不能叫改寫而是完全推翻重來的本子,有兩個糾結點。一是他怕自己扛不住男主一些細微的人設變化,男主在整部電影里從未直接表露出野心,都是從一些細枝末節處展現,那比大開大合的表演更考驗演員。
另一個就是,劇本里男女主的年齡差同現實中是反的,崔宇直一想到他現實中比李永熙大七歲,在劇本里,對方要演比他大十歲,就很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