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快一年半的時間才算走上正規成為一個小領導的韓沐妍,本以為在新世界的創造過程中,她會遇到的第一個難關是品牌方的溝通問題。
首先說明,項目不是什么傳奇團隊,主d說是有資歷確實也拍過作品,主作家同樣,但他們都沒有所謂大爆的作品,也就不是什么品牌方會求著來投廣告的人。這個團隊想要出去找品牌方來投錢,那是需要團隊出去忽悠的,講我們這個項目多好多好,未來一定會爆,您現在給我投廣告那就是一本萬利,一定要來。
通俗點的說法就是畫餅,或者再通俗一點,這就是個另類的公關職業。
其次,南韓職場是男人的天下,品牌方的負責人不說什么十個有九個都是男的,至少有七個都是男人,還都是中年男人。要跟這幫男人打交道,光會海吹畫餅沒啥用,還得能哄得這幫人開心,得公關到他們愿意掏錢,簡而言之就是得能喝能耍,要玩得開。
最后,市場小、資源少,知名品牌方每年的廣告額度是固定的,投了這家就不會再投那家。哪怕同屬于一家電視臺的團隊,在搶廣告資源的時候互相也是會掐起來的,這就是拼關系的地盤。愣頭青想要沖進這個早就有固定人脈圈的地盤里搶食,沒那么容易。
基于以上三點,韓沐妍很理所當然的認為,她這個新官上任的小領導,要燒出的第一把火就是攻陷品牌方。這把火要是燒得旺,那團隊里的人才會把她當回事,反之,沒人鳥她。
某種程度上說,韓沐妍的猜測是對的,大領導也等著看小年輕要怎么過品牌方那一關。
這一關對韓沐妍來說很容易過,她費盡心思想進大集團就是看中他們手上掌控的資源多。sbs這塊招牌還是很值錢的,電視臺內部本身就有常年維系的品牌方負責人,光是這些人的聯系方式,她如果不是內部人員想拿到都不容易。而只要有了聯系方式,還有了常年維護這些人的熟手,她只需要繞一圈再搭關系,對她來說還真不困難。
不管兩國的影視行當內里有多少不一樣的地方,在找老板忽悠錢上面都是一樣的。韓沐妍在這方面是熟手,不就是裝孫子么,只要把臉揣兜里,她能把品牌方的人當上帝哄著,只要給錢,什么都好談。
帶著團隊四處去征戰的小領導,認為自己趟這片海那是手拿把穩的。而跟著領導出去跳海的新人則是每天都在哭。
金采恩從小到大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壓力,來自同事、甲方、上司,乃至于路邊一條狗都能給她創造壓力。
五個人的小團隊,金采恩是團隊里唯二的女孩子,另一個就是直屬領導。她被領導從前臺調任助理,升職了當然是好事,職位升了工資也漲了,怎么可能不是好事。但她調職第一個禮拜,就被領導瘋狂的工作方式給弄得有些忐忑。
她老板是沒有下班時間的,她老板默認整個團隊都沒有下班時間,倒也沒有強制說他們一定要怎么怎么樣,但領導不下班,下屬怎么走
領導以公司為家,這一個禮拜都在梳理項目可能攻陷的品牌方資料,要搜集過往他們投過的項目,要看轉化率,要知道每個負責人的喜好偏向等等,這些都是領導的先期工作。這部分的資料收集就是底下人的事,金采恩作為領導的助理,每天跟催命一樣,催著其他三個同事去問這個要資料,問那個要過往數據。
因為老板在盯進度,如果進度跟不上,老板倒是不會罵人,就是會淡淡的問一句,你要不要重新去做前臺
前臺都已經變成了助理,死都不想回去,金采恩變成了老板的狗腿,死命催同事,為什么這個還沒好,為什么那個還不行。同事對此很不滿,被催一兩次還行,跟前跟后的催,這不有病么,你以為只有你在干活兒
重復一遍,組里只有兩位女士,也就是金采恩的三位同事都是男性,還是有經驗的男同事。他們跟從前臺調任成助理的金采恩不同,他們是韓沐妍觀察了許久從其他團隊挖來的人,都是工作能力很靠譜但因各種小問題而一直不受團隊重視的邊緣人物。
邊緣人物一號金錫宇,小團隊里年紀最大的老大哥。這位的優點是入社時間長,上上下下就沒有不認識的。缺點則是,這是個混日子的人,推一下動一下,要是沒人在后面盯著,他能把交代的事一直拖到不能再拖才做完。
韓沐妍專門跟金采恩說過,要盯著金錫宇,一天按三餐催他。金采恩跟這位前輩初相識時,還只是按照老板的吩咐,一天催三次,等發現催了三次也不管用就自動開啟只要見到人就催,見不到人還打電話催,催得本來覺得小姑娘忍忍算了的金錫宇也有了脾氣,催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