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韓沐妍接到很多來自作家和導演的電話,他們不是來推薦自己的徒弟或者學弟妹,就是來詢問韓社長,公司什么時候有簽人的計劃。韓社長表示,公司還很稚嫩,沒長成龐然大物呢,養不起人。
金恩淑以為她在開玩笑,“你們公司現在都能壓an一頭,等年末說不定就從第四大制作公司變成,第一大制作公司,這還沒錢養人”
“之前擴張,急需人,養了太多人,你也知道我們公司的工資高于業內平均水平線,再養創作團隊,那制作團隊的人就得縮減。”韓沐妍給出的不養人理由是,“我不可能現在裁員吧,用完就丟啊,那我成什么人了。”
好像有點道理,但金恩淑還是覺得哪里不太對勁,“講起來你養那么多外宣的人干嘛,你們公司公關團隊都比kbs的人多了,有必要養那么多啊”
“要開拓市場啊,我一個小公司能有多少資源,人脈網都需要多年經營。我想加速擴張的腳步,就得砸錢堆人,拓展資源庫。”韓沐妍說了就笑,“你是想跟我聊公司運作的機制嗎”
微愣一瞬的金恩淑懷疑她想轉移話題,又覺得自己想多了,這沒什么不能說的啊,也就順著換了話題,“但你們遲早要養人的吧,慧英你也是合作過的,簽她你不吃虧。”
韓沐妍好似驚訝,“你想讓慧英姐簽我她在你的工作室不是更好,要離職啊”
“跟著我是可以,不是沒有跟著你的好處大么。”金恩淑說得很實在,“我工作室還是圍著我轉,像是接連兩個項目,我們又簽了第三部,相當于一整年就這么過去了。我是賺得多,分到他們手上的就少了。別人聽說我有項目也不會再來找我,我也確實沒時間帶他們一家家制作公司或者電視臺去溝通,讓金慧英再接個能主筆的劇。”
“你們一年出十一部劇,我看也是有用的新人的,李有靜是綜藝作家你們也讓她主筆了,慧英怎么都比她有經驗。慧英不缺能力,缺的是愿意點頭讓她做主作家的人。你們既然合作過,你肯定信任她,這總沒錯吧”
思索片刻的韓沐妍也給力句實在話,“我這邊暫時確實不簽人,如果她需要,我把她推薦給sbs”
“那還不如跟著我呢。”金恩淑很嫌棄,“臺里養作家就是養蠱,每年都有內部甄選,新人得獲得冠軍才能有機會拍攝。其他的都得來年再戰,來年再寫,精力全用在內耗上了。”說著就想嘆氣,“你真不簽人啊簽作品行不行,明年跟她合作”
韓沐妍也嘆氣,“今年所有的作家只要作品沒有砸鍋,明年都會續約,老團隊、老搭檔更能保證出品量。我這邊也更省事啊,沒有空余的位置了,每年十一部是極限。”當她不想弄更多么,市場吃不下,十部都已經要飽和了
“你想想辦法呢”金恩淑拜托她幫忙,“那孩子只敢跟你合作,sbs不是沒有找過來,她不敢。我都不說sbs開價多低的話,光是臺里的規矩是劇砸鍋作家一定要背鍋,她就不敢,真就是老鼠膽,跟著你,借著你的勇氣,她才敢去賭一賭。”
“哎”韓沐妍不信,“哪有那么夸張,我跟姐姐合作的時候,也沒做什么特別的事啊。”
“你一筆結清作家費就是最特別的事。”金恩淑讓她搞搞清楚,“作家最擔心的就是這個,我在新人的時候也擔心,劇砸鍋了,收入一定會縮減,哪怕合約是那么簽,電視臺也會找理由拖。如果運氣更爛,劇播到一半收視率太低被腰斬,那還有什么作家費可言你承擔了所有壓力,讓她輕松上路,這很厲害”
厲害的韓沐妍皺眉,“前輩我說句話您別不開心,沒有膽子承擔作品制作壓力的作家,這輩子都出不了頭。圈內推崇作家中心制,本身就是你們也在承擔制作壓力,如果你們只是寫本子的作家,拿錢干活,又哪來的話語權呢”
道理金恩淑自然懂,可這不是,“那孩子很辛苦才走到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