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法庭所帶來的韓流風暴不止讓劇作的制作方大賺特賺,更讓項目的發行方決定大舉進攻韓國市場。
“從下個月開始,我們會在業內大肆收購所有我們認為值得納入平臺片庫的項目。以兩年為周期,兩年內我們會同包括三大臺、cj、綠蛇等諸多制作方的合作,他們手上的片源版權,只要我們認為值得買,就會出價。換句話說,兩年后,韓國本土不會再有跟我們是競爭關系的制作方,只有合作關系。”
這是發行方代表以私人身份告訴制作方社長的消息,而金敏勇說出這段話的目的,就是想以私人身份入股韓沐妍的公司。
網飛是著眼全球市場的流媒體霸主,此前在韓國的數年經營由于水花不大,他們更多是潛伏以待時機。今年他們開出的第一槍,推出的第二個項目全部都有了爆發性的回饋,有這兩部劇,再加上去年的他們投資的奉俊昊,帶著玉子沖進了戛納,各種跡象都讓他們看到了韓國市場的價值。
既然這個市場有價值,那為什么要四處樹敵呢,何不直接買下來。
商人,和氣生財。這話不止是講來好聽的,更是樸素的生意經。
一個市場本身有其獨特的特性,也有各種地頭蛇,那還是個很完善的市場。想要進入這樣的市場,與其跟各種地頭蛇為敵,到處搶人家飯碗,逼得最后人家聯起手來對付自己,那當然是選擇聯手,大家一起發財不是更好么。
當初紅色資本入境韓國用的就是這招,我不是來拆散這個家庭的是來加入的。彼時大陸商人們揮舞著紅色鈔票幾乎把韓國娛樂產業相關的頭部公司都買了,如今網飛準備入場,也打算走這條道。
現拍的劇總歸要等,制作也需要時間么。已經上線過的劇就只需要買下來,版權在手,隨時可以上網站。
這是雙贏的計劃,制作方如綠蛇或者三大臺,他們版權在手上放著也是放著,賣給網飛還能賺一筆,沒理由拒絕。網飛同樣,已經發行過的劇按照播出后的成績,基本可以判斷哪些是好劇,亞洲觀眾可能看過了,世界范圍內還有很多觀眾沒看過啊,何況他們可以底價購買,總歸是不虧的,就算虧了,本身也是戰略需要。
到了網飛這個體量再做生意,看的就不是一時得失而是長遠發展。一旦他們和韓國本地的地頭蛇結成合作關系,那他們在韓國制作領域就沒有敵人了。至于發行領域,不好意思,韓國本土的流媒體市場,跟他們比發行市場的全球占有率,那是自取其辱。
毫不夸張的說,只要制作領域沒有敵人,擁有龐大流量的網飛完全可以碾壓韓國本土所有同行,還是輕輕松松就能碾壓。
金敏勇私人告訴韓沐妍的這個消息對擁有一家制作公司的韓社長而言,是很微妙的一個消息,不好判斷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好的地方當然有,單談個人,韓沐妍手上擁有非常多大熱劇的版權。那些名義上歸屬onair或者現在應該說是綠蛇的項目,韓沐妍都以個人名義參與了制作,擁有獨立的版權分賬。當然大頭在公司,但只要項目賣出去了有版權分賬,她就有錢收,類比作家,只要項目持續在盈利,作家就能分到錢。
壞的點在于從hoiday出發,如果網飛把半個乃至于大半個韓國市場的制作方都收入囊中變為合作方,那韓社長在選擇發行方的時候就沒得選了,只能選網飛。
前面說了,網飛可以在發行領域做到一家獨大。他們是最大的發行方就擁有了最高的議價權,韓沐妍想要再搞什么對賭協議這種事沒可能了。
畢竟劇拍出來就肯定要賣,不能放在倉庫吃灰吧。此前市場競爭力度大,各方大資本在搶獨家,那擁有獨家貨物的韓沐妍就可以坐地起價,誰出價高她就賣給誰。如今網飛成了最大的獨家,除非韓沐妍不打算賣劇了,否則她不管賣給誰,網飛都可以等一等,等到項目二度售出,版權依舊會到他們手上。
獨家永遠是最棒的,可韓國市場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網飛又何必費那事呢。除非,韓沐妍越過韓國本土市場往類似迪士尼這樣的全球性大廠賣出獨家。但話又說回來,他們的出價跟網飛的出價不會相差太多的。
資本不是傻子,資本從來就沒有傻過。一個組織能被稱之為資本,組織內就從不缺少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