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歲對很多人來說都只是人生的一個新開始。結束漫長的學生生涯,大學畢業,邁入職場真正走入社會這個大熔爐的新開始。
二十二歲的姜南柯已經在紛繁復雜的名利場沉浮了六年,這讓她在恍惚之間有種自己老了的感慨。
尤其是在偶然碰到愛豆圈直系后輩的時候。
三月末,巴厘島的故事今晚首播,制作組今天計劃提前收工,包了飯店準備聚餐加一起蹲守直播。
自十天前sbs開始為這部劇宣傳,市面上的報刊媒體就開始圍繞著姜南柯首次出演電視劇開始發散報道。有些記者說的是好話,比如姜南柯的新作品備受期待,還宣傳她和趙寅城二度合作。有些記者就想看炒新聞,主打一個姜南柯首次出演的電視劇作品,首播收視率如果沒破20,那就是姜南柯效應被破除了。
姜南柯效應并非萬用的神器,但市場就愿意玩一波烈火烹油,既然姜南柯頂著這個名頭,那大家對她的期待值天然就高過普通藝人。所謂的首播收視率破20就是非常高的期待,高到這年頭有不少電視劇大結局的收視率都沒沖破二十,就更別談首播了。
不過二十也不是達不到的天文數字,裴勇駿就對自家搖錢樹有信心,他的作品就創造過這個神奇記錄。
劇組上下看到新聞的人,雖然都認為首播破二十有點太夸張,但大部分人確實也有點期待,姜南柯效應一直是以能突破期待而聞名的。
唯有真正關心姜南柯的人認為這種新聞太惡毒,一下子把標準拔那么高,達成了是應該的,不負眾望,那要是達不成,難道都是姜南柯的錯嗎什么姜南柯效應破滅,她既不是作家又不是導演,憑什么她來抗收視率
留在韓國發展的兩位隊友們對此事就很不爽,姐姐們接連打電話給忙內,讓姜南柯一定要有平常心不要太大壓力被媒體裹挾。順便在電話里怒罵sbs的人都不要臉,電視圈一向是作家抗收視率,憑什么到了姜南柯,就要她抗
姜南柯面對姐姐們打來的勸慰電話,給予的回應都是,我現在一心只有拍攝,我們都在趕工,根本顧不上什么在乎收視率,壓力也沒那么大,讓她們放心。
等到李正宰和鄭宇盛他們打電話來提醒她,小心制作組背后搞事,明擺著要拿她當核心宣傳點,用心險惡。到時候收視率好,那就是作家的故事好,導演的拍攝技巧高超。如果收視率不好,宣傳團隊鍋一甩就變成姜南柯效應破滅。電視臺的那幫人是真不做人。
面對這些電話,姜南柯說的就是社長搞得定,裴勇駿還想借此再給她宣傳一波姜南柯效應呢,按照裴勇駿的說法,制作方有兩手準備他也不是吃素的啊。如果收視率好那不談,收視率要是不如預期,那裴老板就準備公關一波,導演的指導能力不行,浪費了影后的演技。
總之,公司在后面兜底,藝人不會吃虧。
這些打進來的電話里,有一個比較特殊,不是打電話的人特殊而是對方說的話比較特別。
李秉憲告訴姜南柯,可以讓她公司背后推一把。真想維持姜南柯效應這個詞匯并不困難,這年頭電影票房都能造假,收視率當然也行。要是姜南柯想有個好成績,完全可以跟sbs溝通,就造假收視率也不是做不到。只要有合適的利益交換,電視臺那邊會大開方便之門。
這通頗為奇特的電話給姜南柯逗笑了,這哥們歪招真多。但也只是笑笑而已,說聲多謝提醒,也就沒了。她當然不會那么干,沒那個必要。
媒體吹出來姜南柯效應也只是媒體吹出來的而已,她既沒有必要對媒體負責,也沒必要為sbs買單。講句不好聽的,就算這部劇的收視率砸了,慘到跌穿地心的程度,也只是一部電視劇而已,暫時的商業價值跌落正好讓她判斷一下,值不值得跟裴勇駿續約。
跟裴勇駿合作總得來說沒問題,但他們簽約以來都沒有碰到什么大磕絆,順風順水的合作本身就不會出問題。這家公司對姜南柯來說長板很長,有個還不錯的老板,短板也很短,音樂渠道近乎沒有。所以她始終還在猶豫要不要續約,能遇到個風浪,看看公司的應對方式也不錯。
當然了,收視率要是能高拋開局,那肯定是最好的。
打電話來關心收視率的人是一波,真正面對面的人要給予的應對方式又不一樣。
首播當天一大早,樸藝珍到了片場妝都沒化,就帶了一疊報紙去見姜南柯。那疊娛樂報刊的所有頭條都是在猜測,姜南柯今晚電視劇首播的收視率能到達多少。
樸藝珍指著一份報紙上鮮紅的20的字符,很是憂慮的看著姜南柯,“要是達不到這個數字,他們會不會反而嘲諷你”
正在化妝的姜南柯也是有些擔心的模樣,“還是別聊這些,搞得我壓力更大,先專注拍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