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尾巴,繼電視劇殺青后,太極旗飄揚的第一筆分賬也進了賬戶,與此同時姜南柯結束了期中考,坐等放暑假。
有了長達兩個月空閑時間的姜南柯盤算了一波,目前她錢不缺,時間不缺,連男演員理論上也不會缺乏的情況下,那她的專輯完全可以弄個好玩的,拍一部完全圍繞專輯音樂展開的另類音樂電影。
這次就不用分個短篇去呈現了,反而可以按照60分鐘到90分鐘的電影長度,完整的有起承轉合打造一部音樂電影。她本人擔當這部電影的音樂導演,其中用到的ost即可以作為電影ost出專,也可以作為個人專輯發售。
此想法最初是源于姜南柯邊拍電視劇邊要上課時,跟教授抱怨您對我要求也太高了,真想讓我拿個國家金獎才能畢業啊。教授就教訓學生,是你對自己的要求太低,混流行樂圈沒關系,可你的作品多少要拿個真正有分量的獎項吧,別說什么金唱片,那玩意兒算什么有分量的獎項
那什么才是對作曲家來說有分量的獎項呢金唱片。
金唱片是韓國樂壇非常有地位的頒獎禮,但教授所說的金唱片是指學生要在其中拿到專業音樂人獎項,而不是什么藝人的獎項,類似愛豆圈推崇備至的最佳專輯,或者大賞。這玩意兒是屬于藝人的,但不是音樂人的。音樂人要拿到單曲獎之類的,或者同等級的電影類最佳配樂這一種。
姜南柯當時就反駁,我拿過單曲獎,金唱片從最佳新人到大賞,從上到下,我什么獎都拿過我家光是擺金唱片的獎杯就能放一柜子,再加上首爾歌謠大賞的獎杯,一個柜子都放不下
教授卻說,那是你作為藝人拿的,我要的是你作為音樂人獲獎。
學生深感教授是強詞奪理,對方就是不想給自己畢業。不過她學分也不夠,也就不談了。
不過教授這個要求讓姜南柯想到,如果歌謠類的獎項她必然會被劃分到藝人領域的話,那她去爭取一把電影配樂類這種純音樂性獎項不就可以了么。
這個想法是很好就是有個小問題,姜南柯作為音樂人的地位很微妙。她絕對是韓國最知名的歌手,可巨星屬于藝人的光環太大,屬于音樂人的部分就被削弱了。外界當然知道她自己寫歌自己發專,她絕對是音樂人,她還給別人發過專呢,可她屬于音樂人的屬性,始終是被藝人光環籠罩。
迄今為止,姜南柯給個人發過專輯,還分布在中日韓國,成績都不錯。偏偏那位發專的歌手本職都是演員,哪怕唱片賣的很好,大家認可的也是這個演員很會唱歌。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姜南柯給車太賢發專,他們倆合作過兩次,兩張專輯都賣的非常好,第二張專輯乘著車太賢人氣大漲的東風,還破了百萬的銷量,音樂圈都被震動了。但當時也有非常多人說,車太賢就是占據人氣高,本能作為歌手能力不咋樣。
此類非議對姜南柯沒什么影響,但影響到了車太賢,他覺得人家說得也有道理,他確實也不是歌手,后續就直接放棄了再發專的計劃。
這兩張專輯給姜南柯帶去的只有好處,她不止是制作人,還是詞曲作者,有很大的分賬比例。專輯賣得好,她分賬就多,相當于她作為音樂人的身價就水漲船高。高到目前純談音樂圈,沒幾個人能開得起價格找她約歌。
此前說過,電視劇導演是想找姜南柯約歌創作ost,姜南柯給出報價后,對方就沒消息了,就是她身價太高,絕對的超一線音樂人報價。
這個價格標準阻攔了很多想要打著人情的旗號來找姜南柯蹭歌的人,總價就已經很高了,哪怕有人請假可以打個八折又能便宜多少有這個錢,為什么不去找業內真正知名的音樂人呢
到這里就出現了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姜南柯的身價是超過一般音樂人的,但她作為純音樂人的作品影響力又沒有打出來。她沒有真正創造出一首歌捧紅某個不知名歌手,其本身的音樂能力就沒有被證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