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玉為膚,秋水為骨;體態豐腴,氣韻非凡。
這是盛苑出現在眼前時,盛葶腦子里冒出的話。
她怎么都想不到,昔時圓乎乎的可愛團子,竟然變得如此傾城傾國,說是“明眸瀲滟,星目如珠”也不為過。
陽光下,她那雙水眸熠熠生輝,眼波流轉能講千言。
人群里,她眼角上挑若有深情,幽幽凝視一眼萬年。
盛葶恍惚記得,御宴之后,盛苑之貌名揚京城,連盛寵之極的皇貴妃謝氏都曾贊曰遙望其人,月華凝繞;咫尺近看,膚光朦朧。
極受皇帝重視的安貴妃也夸她極具牡丹之華貴,又兼芍藥之風貌,更有茶花之婀娜。
而最讓盛葶銘記的,還是繼任皇帝效唐凌煙閣建的遠洲閣對她的形容
抬眸回視百花驚艷,朱顏一展千紅羞慚;百褶宮裝嬌妍盡顯,銀光甲胄威嚴更添。
又想到遠洲閣陳列的畫像中第二位就是盛苑,盛葶心里復雜極了,腦海里不免浮現出她號令十萬精兵的場景。
盛菡輸的不冤。
輕嘆一聲,她繼續回憶。
風波似乎是從楚王側妃失蹤開始的。
側妃乃楚王在意之人,既是心尖兒好,亦是臂膀助力。
她無故失蹤,讓楚王驚怒之余派出所有門人,令其全力找尋。
一番苦尋下來竟發現很可能是靜王動的手。
楚王雖然勢大,奈何靜王是他皇叔,又已就藩,在藩地還頗有威望,故而不敢妄動,只能連夜進宮請旨。卻不想景和帝那里尚未發話,靜王竟已暴斃。
幾乎是瞬間,京中民間就爆發出各種各樣的謠言。
有說源頭是出于叔侄爭美的;有說側妃是皇帝安排的棋子的;更有夸張的說法是先帝早就對太子不滿,所以安排靜王轄制,還說靜王手里有先帝詔書,可以廢帝重立,這次靜王遇害,就是現任皇帝和兒子聯手所為。
這些謠言,盛葶聽過許多,雖然她和夫君對此不以為然,但是京中藩王卻感到唇亡齒寒,紛紛上書想要歸藩。
景和帝怎么可能就這樣讓弟弟們離開,若不弄清原委給個交代,藩王歸藩的那刻就是諸王離心的那天。
盛葶想著夫君后來對這段時間的評價,心里深以為然景和帝的想法沒錯,奈何攪動京中局勢的勢力太多,以至于藩王在京多呆多錯。
景和帝派出多部門聯合查辦,沒想到證據隱隱指向遠在京郊的楚王妃盛菡。
要不是后來盛葶知曉真相,她都要以為罪魁禍首是盛菡。
畢竟要論她恨誰忌憚誰,自然當屬楚王側妃,還有現在的靜王妃盛蒽。
大概景和帝也是這樣想,所以在派人搜查靜王府、詢問王府屬官、約談靜王妃和府中其余女眷之后,便著人押解楚王妃回京。
可誰都沒想到,押解人員尚未到達,楚王妃所在京郊的院子就付之一炬。
景和帝聞言險些舊疾復發,可是不等他緩口氣,在京的幾個藩王連續遇刺,眨眼間盡折損。
這樣的情況,讓京中謠言愈演愈烈,就連坊間百姓也認為這是讓皇帝一勺燴了。
被莫名其妙扣到腦袋上的鍋氣暈過去的景和帝卻不曉得,這僅僅是個開始。
此后十數載,他那幾個長成的兒子悉數登場,開始了你來我往的奪嫡生涯。
直到楚王成為皇帝膝下碩果僅存的兒子,景和帝才驀然發現,他似乎選無可選,只能咬牙將江山托付此子。
只是令景和帝再次沒想到的是,他剛準備將立太子的消息公布天下,自他成為太子就閉門不出的皇后盧氏送了他們父子一程。
此舉不僅令皇位空虛,還讓先帝無子嗣可傳承;朝堂諸公連夜商討繼位人選,還請出太后秦氏拿主意。
秦太后拒了大臣提出的人選,直接點永平郡主繼位。
大臣聞言紛紛進諫,不說永平郡主并非男兒,就是同意女皇登基,繼位順序也輪不到她,先帝有好幾位公主呢
可惜,太后心意已決,諸臣無奈恍然想起,永平郡主是陳末帝之女鴻安公主和秦太后長子懷宴太子的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