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就寫一個家里只有女郎的故事”盛苑眼冒精光的講起來,“有這么一戶農家人,五六個兒子,唯有一房兒子膝下都是小女郎,為此家中親人不待見,外面村人看笑話。
起初這對夫妻想著讓侄兒養老,不想侄兒根本不尊重他們,對他們的女兒也是視若奴仆,有一次這對夫妻夢見晚年被侄兒趕出家門,挨凍受餓,家中女兒處境可憐,便鼓起勇氣分了家。
一家人在村里生活艱難,分家時沒分到東西,還要受村人嘲笑,忍無可忍之下便干脆到鎮上討生活。還放言,哪怕去做乞丐也不回去受氣了。
到鎮上之后,他們夫妻吃了各種苦才勉強立足,幸好家中六個女兒格外體貼,也跟著各種忙活補貼家用。
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女兒因為算數好被掌柜的看重,有因為學得快找到了生計,他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
一次他們夫妻幫助了人,后來人家報恩他們才曉得是當地書院山長的幼子,這對夫妻沒有接受山長給的財物,只是提出想讓女兒們讀書。
山長雖然猶豫但是還是答應了,之后安排他的夫人幫著啟蒙,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些女孩子的優點。
他們因材施教,這些女孩子學有所成;然后還是這樣巧啊,天子開女子科舉了,這些女孩子們有的考正經的進士科,有的通過算經入仕,還有的憑借優秀的學習能力考了翻譯。
總之最后,這家人六個女兒個個為官,到最后,六個女兒個個爭搶著捧起夫人服和員外服敬獻給這對夫妻。”
盛苑說到最后,自己都被自己說的劇情鬧興奮了,她眨巴著眼睛,不知不覺語速跟著快了起來“您可以設計他們回鄉,鄉里人以為他們在城里混不下去了才狼狽歸來,然后緊接著是宣旨的官員一撥兒接一撥兒的找到他們宣讀封誥旨意,到最后,他們這六個當官兒的閨女帶著從屬爭搶著要帶他們到自己就任的地方生活。最后,這對夫妻選擇跟在翰林院當官的小女兒進京”
“這個故事好,只要爹爹最后多多渲染鄉人的吃驚,還有這家親戚的后悔,大家一定感覺痛快”盛蒽拍手叫好,還給她爹提醒注意的地方。
就連鄭氏都點頭說“是不錯,若是最后的最后寫出鄉人因此意識到錯誤,之后加以改正,好好教育女郎,多少年之后,鄉里又接連出過女子官員,那就更有教化之用了”
“好是好”盛向潯也很激動,畢竟一下子得到這么多戲本子,好像工作一下子就完成了似的,但是,“封誥那里是不是不大現實”
對此,盛苑盛蒽跟著她們娘親一起擺擺手“戲本子,不講究的地方多了去呢,不用在意細節”
盛向潯一拍手,肯定道“那就這樣吧,三個本子我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