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言語是溫和,可眼底、臉上卻直晃晃表達出一個意思為何如此你心里就沒點兒數啊
對此,盛向潯可不心虛,他扭頭指著自己耳朵說“姑姑,您瞧瞧,姨母把我耳朵都揪紅了這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咋還真罰呢太子剛剛還專程嘲笑我哩”
他這副告狀的幼稚樣,鄭氏站他旁邊兒都不好意思看。
倒是齊姑姑一副見慣了的樣子,還真配合著瞧了瞧。
鄭氏見她對著不紅不腫的耳朵都能噓寒問暖一番,不由第數十次更新了對丈夫在皇后跟前兒受寵的認知。
“娘娘說了,要是您能聽進那番教訓,遠著些該遠的人,過幾天覲見的時候,再給您補個紅包兒。”齊姑姑和氣的傳達著秦皇后的意思。
她這樣說,鄭氏心里頓時一凜。
她聽出來了,這是秦皇后讓人敲打她呢。
“姑姑,這不是三爺錯,原是我和舊友重逢,不忍她懇求,這才央了三爺一把,哪想到原是我想的不夠周全,以后再不會這樣了。”
“這哪能賴你呢你之前雖不忍,可卻沒有一口應承那施夫人,是問過了我的”
盛向潯生怕姨母因此對鄭氏不滿,忙不迭跟齊姑姑說“您是曉得的,我這脾氣,要是不樂意,誰能迫的了我”
齊姑姑見他護著鄭氏,倒是有些當家人的樣兒,不由又是欣慰又是感慨。
她扭頭朝鄭氏笑言“少夫人莫緊張,皇后娘娘說了,這外面的事兒,府里女眷不知詳情本是正常,若有過錯也怪不到女眷身上。
要說錯那都是三爺的錯,進宮遞奏本于御前本就該慎之又慎,哪能不問清楚擅自接手
雖然陛下圣明寬厚,娘娘也能關照,但是有些時候事關重大,各種關系更是千頭萬緒,三爺若是摻合到不該摻合的事情里,如何是好”
鄭氏連忙表示受教“皇后娘娘教訓的是,我以后再不敢不問緣由就大包大攬了。”
盛向潯見妻子這樣說,也忙不迭點頭“是了,是了,以后要是再管,也要先打聽清楚了。”
齊姑姑瞧著差不多了,便告辭離開。
盛向潯看著禮單,嘆口氣的屈指彈了彈,喊人將這幾箱子賞賜分給倆閨女去了。
他自己揮手退去丫鬟,跟著鄭氏后面小聲哄說“你不要介意啊,姨母這是還生我的氣呢,反倒連累了你。”
鄭氏看他一眼,心說皇后怎么舍得生你的氣這分明是埋怨我拖累你呢
也幸好她識趣,聽到敲打主動認錯,這才有了齊姑姑后面這些話;要是她真躲在他后面裝傻充愣,皇后娘娘心里怕是真就有了芥蒂。
如此想著,鄭氏嘆口氣,不免慶幸自己一直頭腦清醒,從來不因為丈夫在皇后心里的份量而自得。皇后拿外甥當眼珠子疼,可未必把她這個外甥媳婦兒當回事,之所以多看重她幾分,也不過是為了外甥而已。
鄭氏心里默默排解一回,那點兒憋悶就消散的差不多了,她現在特別好奇,她好友的奏本,緣何讓皇后如臨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