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夫子是個好脾氣的,聽到有人接話也不生氣,反而樂呵呵地跟大家說“童生試,為士子進身之始也,故而應試者皆為讀書人,統稱文童、儒童,未冠者又稱幼童也。”
這說法,班里多數人是聽過的,可是此刻再聽,和之前的感覺卻大為不同。
“童生試考三場,第一場就是你們此次準備的縣試,而后是府試,最后為院試。此三試連考,有三升之意。故而首場考試格外重要,爾等不可因考試簡單,又或是未冠題簡單而松懈。”
容夫子仔細講了縣試的重要,就開始講起了報名事宜。
“雖說班里諸位學子皆是身世清貴之人,但是老夫仍舊要強調一番。參考者須身家清白、本籍報考,無匿喪之舉、無槍替之弊、還要廩生與之保結。”
容夫子說完,又道“本書院自有優等廩生給諸位保結,爾等只需五人自組,一起報上即可。”
“夫子,若是家族有人犯錯,是不是就沒有資格考試了”底下有學子忽而問出。
容夫子看過去,頷首“童生試是汝等進階士大夫的,故而對于考生的要求,道德品誼為首,文字內容次之。不僅要求考生本人無有過犯,還要考生父祖三代皆無污點,當然,考生及父祖三代,不可為賤民、不可為賤役。”
“無有過犯要求也忒低了些啊”安嶼覺得只要不給判刑就是無有過犯,“這還叫道德品誼為首”
盛苑聞言跟著點點頭“應該要求品行端莊,或者最次也要在書院沒有處分吧”
容夫子看著前排三個義憤填膺的學童,輕笑著嘆口氣“朝廷要求自然嚴格,不過到了地方實際報名,能夠作為衡量標準的,唯有無過犯這點,對考生而言相對公平。”
他說完不再看那三張朝氣天真還有些稚氣的小臉兒。
“夫子,為何還要對父祖職業有所要求雖說賤民賤役聽著不好聽,可是他們不曾為非作歹,緣何子孫不能科考”不是所有學子都喜歡看課外書,故而很多人不清楚詳細的戶籍之分,“夫子,都有哪些人不能參加考試啊”
容夫子很有耐心,見真有許多學子兩耳不聞窗外事,就說了兩句“關于戶籍之事,汝等課后可于書閣借閱食貨志第一卷,里面有詳細講述戶口。這里,老夫只是簡略講一講,你們大致明白就好。
戶籍有多類,皆以役為定。
一般而言,戶籍分為民戶、軍戶、匠戶和灶戶。其中承擔常規徭役的民戶、承擔軍役的軍戶和承擔手工勞作的匠戶是百姓黎民中的三大戶。
當然,三大戶里每戶還有細分,這些細分之戶籍稱為小戶。這些大戶小戶皆是良籍,其子孫后代可以參考。
至于說不可參考者那出身樂戶、丐戶、蜑戶的學子,不可參考,父祖為鑼夫、吹手、剃頭夫、修腳工、喜娘、轎夫等的學子,不可參考;還有,父祖從事糧差、皂快等賤役的,亦不得考試。
之所以定例如此嚴苛,主要源于朝廷官員可討封贈之故。
大楚一品官員,可上書朝廷封贈三代,二三品官員可上書朝廷封贈兩代,四品至七品官員可上書朝廷封贈一代。
若討封贈的官員父祖為賤民賤役,其受朝廷封贈恐有玷科名之嫌啊,故而朝廷才有此要求。”
“先生,那要是上述不可科考人家的養子,或者贅婿之子,回歸本宗,改名換姓,而本宗清白者,可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