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盛苑略微思考,就開始用正反兩種例子講明為何人人皆可為師。
好榜樣是榜樣,壞榜樣也是榜樣啊
舉例說像是看見賊挨打了,正常人就會吸取教訓不去做賊。
當然,若有人吸取教訓,爭取當個不挨打的賊,那是個人問題,不能說挨打的賊的反例示范不對。
盛苑越寫越嗨,差點兒跑遠了,幸好反應過來
「嗯,不能這樣寫」盛苑筆尖兒一頓之后,將多余的意見用黑線劃下,而后將之前的論證做了延伸。
既然人能從好人和壞人那里學到從之改之的東西,那么將國家看成人,是不是也能從旁的國家學到很多
外面諸國,即使國土小、文化落后,是不是也有可以借鑒之處
若是有,那問題來了,如何爭取見到更多的國家,找到更多榜樣,從不了解不知道的國家那里從之改之完善自家
盛苑寫到這兒,快速刪略掉一些多余語句,在完成了「起承」之后,朝著「轉合」邁進。
她順理成章的提及了大海的對面。
要想不斷進步,就要廣納并蓄;想要廣納并蓄,須得了解外國。
想要了解外國,就要拓展渠道。
那最好的渠道自然就是外貿海貿。
說起來,自燕至陳至楚,三代朝廷都不禁海貿,唯一的區別就是熱衷和慢待。
這是三朝國庫不曾短缺的主要原因。
不過海貿興盛,卻只是商貿繁盛,大楚主要是將自己的特產遠銷,然后帶來一些海外盛產的珠寶首飾等貴重物品,滿足權貴的需求。
至于海那邊的國家有多少,其文化、科技、軍事發展到哪種程度了,少有人看重,更不要說派使臣和對方建立朝廷之間的交往關系。
而這則是盛苑提及的主要方面。
當然,她雖然很看重這些,但是落在文章上卻慎之又慎。
她提醒自己作文不可過于慷慨陳詞,要是嚇到考官,讓考官覺得她太激進就不好了。
想到這兒,盛苑嘆了口氣,心說,誰人不是從慷慨少年走過來的為何非要考生筆觸老成持重
少年意氣豈不好過暮氣沉沉
當然,盛苑心里這樣想,卻也沒有頭鐵到直接表現出來。
現在她先敲開踏上仕途的門,不管多少抱負暫時不提,以后再說就是。
自我開解的有來道去的盛苑同學,終于將這篇文章完完整整寫好。
吹干草稿,她仔細按著之前標注好的注意事項逐一檢查,順便將不完整、不夠精準的語句做了調整修改,直到確定沒有錯字,亦不見各種違規之后,才緩緩舒口氣。
抬頭看看沙漏,她發現此時距離開考才過了半個多時辰,照這個速度來答題,留給她謄抄的時間還是很富裕的。
想到這兒,她頓時滿意的看向第二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