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考場上的眾多考生,思維邏輯可能幾近同步。
“岑當今三輔姓岑。”
“安縣岑閣老的三女兒好像就在安縣參考”
“所以,這位安縣縣案首很可能就是岑閣老之女”
想到這兒,眾多考生里一部分人,眼里冒出“看好戲”的興奮。
京都外的人可能不清楚,但是京都有些閑情的學子,大多聽過岑府笑話。
尤其他們家的笑話最近還更新了。
“也不知岑閣老知曉小女兒考了縣案首是怎么個感悟。”
以盛苑為代表的京都學子們看向岑幼娘時,眼睛都冒著好奇的光“據說岑閣老的兒孫于讀書上似乎不那么靈光。”
大概有那么個瞬間,學政和盛苑這些學子的腦電波同頻了,他似乎看懂了這些學子的好奇。
“諸位學子,府試不給汝等蠟燭,若是再耽擱下去,你們很多人就要答不完卷子了。當然,若你們還想重復感受縣試之美,本官此刻即可成全。”
考生們聞言,想起自己還在考試,登時唰地低下頭,奮筆疾書。
盛苑沒想到這位學政容貌極好,說話也極盡和熊貓搶食之能,驚詫之余竟慢了同考半步。
要說是真巧,她只慢了半步,竟和學政的視線對上了。
盛苑眼瞅著對方朝她微微一笑,好看的唇形要動,登時毫不猶豫低下頭去。
哼她堅決不給對方語言攻擊的機會
學政愣了愣,旋即好笑的搖搖頭,繼續跟面不改色的岑幼娘說起了考題。
盛苑一直微微豎著的耳朵尖兒動了動。
也是寫詩啊
就連題目都一樣欸
盛苑悄悄的朝前方瞅了一眼,而后迅速撤回視線,默默腹誹。
這位學政也真有意思,同樣的題目一起公布不可以啊怎么還挨個兒宣布不感覺重復么
默默地跟心里聳聳肩,盛苑將注意力收回,不再投向其他幾個縣的縣案首,專注準備這首額外的排律詩。
“剛剛學政念的是怕得魚驚不應人。”盛苑眼珠兒一轉,即刻想起這首詩出處。
“這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全詩為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盛苑腦海里跟能打字兒似的,思緒變現成字,一行行浮現。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我要以何為題”
盛苑摸著下頜,思緒伸出觸手,在小兒垂釣這題目上摩挲。
思緒的小手摸摸“小兒”倆字之后,又摸摸“垂釣”二字。
“垂釣不不不”盛苑搖搖頭,仔細咂摸全詩。
“蓬頭、側坐,描寫的是小兒的外形和姿態,最后兩句更是寥寥幾筆描畫出可以動的畫面,小兒的心理活動和動作表情,好像都通過怕得魚驚不應人這句話表現得栩栩如生。”
“那就專門寫小兒吧”盛苑打定主意,提筆打稿寫好題目,而后一氣呵成,將自己的詩作完成。
直到她撂下筆,這首新出爐的賦得少兒游,才泛著墨香緩緩干涸。
稚童漸長成,文武雙藝衡;
彎弓驚遠鳥,揮毫詞不窮。
犬聞聲俱歇,貍見眸圓睜;
呼朋鬧市里,喚友鄉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