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國公府的家宴在熱鬧聲中結束,大人們因為沒有小孩子討打而輕松欣慰,小孩子們因為盛苑帶著笑鬧而格外痛快,至于盛苑,則因為不用聽大伯他們幾個嘮叨考試而滿意之極。
家宴幾天后,四房夫人陳氏來到了永興侯府。
盛苑此時已經再次投入到院試復習中,這位四嬸兒來了又走了都沒驚擾到她。只不過用膳時聽爹娘談論,才曉得有這么一出兒。
“幸好咱們早早分府出來,要不然蒽姐兒底下倆妹妹都定了姻緣,怕是她壓力還大啊”盛向潯低聲感嘆。
鄭氏也是贊同“雖說我不喜歡常夫人,可是不能不說,若不是她堅持,就你二嫂對盛菡看重,蕓姐兒還不定多受委屈”
常夫人曾經還想讓蕓姐兒也試試科考之路,奈何蕓姐兒自己無爭之心,她亦只能作罷。不過饒是這樣,她還是自己作主,讓國公爺將蕓姐兒送到云棲書院旁聽,也不去專攻科舉考試的學院,專門在幾個副院之間輪換旁聽,不為旁的,就是為了長長見識。
前兩年,常夫人見何氏暈了頭,竟然聽信了盛菡的話,說要給大女兒嫁到煊赫之家,從而推了翰林世家的婚事,頓時忍不住了,直接讓老盛國公去找孫女婿,幾番周折后,竟跟鄭國公世子的幼子定了親。
那孩子鄭氏也見過,瞧著是個敦厚踏實的。要她說,這孩子很不錯,人家是前科進士第六十九名,而今更是在戶部任職。
雖說早先是訂過親,卻因那家女郎自立女戶,揚言要考進京都而非嫁進京都,故而所訂婚事最后作罷。
若非盛鄭兩家老國公交好,鄭國公也不會跟老友提及。
“蕓姐兒婚期定在大選過后,這時候親朋故舊有喜事的不少,咱們須得提前準備好賀禮,免得之后忙亂。”盛向潯之所以提醒,也是因為兒子昕哥兒的回信到了。
昕哥兒在信里言說,待靜姐兒大選有了著落,忙完她的婚事,就將舒氏接走。
要是這樣的話,舒氏顧著自己妹妹,只怕放在其他事情上的心思就少了許多,那時怕是還要妻子忙活。
“你不說我也得提前安排,舒氏這幾年管著府里,我是真的省心,猛然撿起管家之事,難免手忙腳亂。更何況苑姐兒眼瞅著也要及笄了,這及笄禮可是大事,輕忽不得;還有蒽姐兒,她的婚事雖說不急,倆閨女的嫁妝咱們也早就準備好了,可是到了清點補充的時候,照樣忙得頭暈。”
鄭氏不說還好,這樣一算,接下來要忙的事兒可真不少,頓時開始發愁。
盛苑在旁剝著果子,本來想聽聽四姐姐的事兒,結果自家大人越說越偏,這說到最后,他們竟然干脆談起之后的安排。她還等著聽后續呢。
“爹爹、娘親剛剛不是說四姐姐的婚事接著說啊她訂了哪家人”
“”談興正高的鄭氏和盛向潯讓小閨女這樣一打岔,頓時面面相覷。
唉喲,他們怎么說偏了
偏偏盛苑還在跟前兒催得緊“快說啊快說啊欸你們該不是忘記了吧哈哈哈,真忘了沒事兒,我可以提醒你們啊”
盛苑自告奮勇拍拍胸脯,表示自己記得清清楚楚。
鄭氏和盛向潯見她得意樣兒,兩口子不約而同做了個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