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試覆試這天注定是熱鬧的。
早朝過后,內閣重臣一路尾隨景和帝,從朝殿到了覽政殿。
本想清清靜靜批閱奏章的景和帝:“”
若是非要說真話,他此刻并不是很想看到諸位愛卿呢
擠出笑容的景和帝端起茶盞,自認為暗示的很明顯了。
奈何這些大臣們毫無所覺,仍舊堅持將朝堂上的爭論繼續。
景和帝感覺自己一人之臉皮厚度,好像拼不過這么多大臣的。
“咳咳,早朝已退,朝事已定,諸位愛卿緣何不回到官署”
再次幾乎明示對方可以退下,要是一般人聞之定然順坡而下。
奈何這些大人都不一般。
“陛下,科舉乃掄才大典,鄉試資格簡單卻極為重要,貿然增加實政,只怕將大多數未琢之才擋于朝廷之外,還望圣上三思而后行啊。”
說這話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羅非非,此人之前擔任過大理寺卿,后因遭到攀告而被貶謫,不久之前為景和帝擢拔到了都察院。
他說的增加實政,可不是盛苑在院試考的論政題,而是鄉試之前那場資格試。
提起資格試,就不能不感慨,別看童試十數場考下來看著極為熬人,但是即使成為了秀才,也不是就有資格參考鄉試的。
在參加鄉試之前,還要參加能確定有無資格參與鄉試的考試。
原本,在女子科考之前,鄉試資格試和盛苑之前參加的多場童試資格試一樣,只要坐在考場運用平生所學好好發揮就是了。
可是現在,這個讓不少考生吐槽的資格試發生了變化
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實踐。
提出這個建議的人,最開始是為了遏制女子參考鄉試的,原以為同僚皆能響應,奈何奏本一上,其本人就受到群臣攻訐。
到最后,還是景和帝幫其換了工作崗位,他這才免于被群攻。
當然,他拍拍衣袖,領全家隨他一起貶謫到了冷寒邊郡。
卻將這個爭論留于了廟堂。
群臣為此激昂對峙、慷慨陳詞,一直糾纏了數月都未能定下。
盛苑之前跟親人談論此事時,言之鑿鑿的好像已經有了定論,其實卻不然,她之所以知曉,是在太后跟前兒時聽景和帝提起過。
單純的小孩子哪里曉得,九五之尊也有糊弄人的時候。
“陛下,羅御史此言差矣”禮部何本出站出來反駁。
“鄉試,乃為科舉之始,其重要程度遠非童試可比,故而給予考生準考資格當慎之又慎,人品當過關矣”
“那要不要再來個舉孝廉”戶部尚書安隨云立刻出言駁斥。
刑部尚書梁大人則說:“人才矣,大不同也。有人擅于治學、有人編書、有人擅于教人、有人擅于當官、有人擅于為吏、有人擅于用兵形形色色各不相同,此番資格試,可以展現考生之擅長,何樂而不為”
羅御史聞聲冷笑:“資格試考校實政,考生未曾接受過此等教育,更不曾為官受訓,便是有大才,緣何能安撫一地百姓這般折騰,學子不過是嘴上喊苦,可是民間百姓卻是有苦難言”
何本出學他笑:“羅御史,此言差矣雖說風險存,但是也不是沒有好處,我等何不改進,拋卻風險留存益處”
“哼”羅御史甩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