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噓聽得多了,難免會有所感悟,加上為了辨別是不是謊言而找老師、表弟請教從而增長了他用不到的能耐,以至于盛向潯的理論施政能力有著長足進步。
就像此時此刻,他就有能力辨認小女兒的題答得夠不夠好。
“第二題這道前有流民后有寇臨,你說的是用禮義之法令民為軍,強民退寇。”
盛向潯聽了個大概,雖說小女兒不承認,但他總覺得這丫頭說得禮義教化不是尋常人以為的那種。
當然,他怎么以為不重要,只要這小丫頭能說服考官欣賞即可。
他不談論小女兒的答案,只是點點頭,繼續說:“你第三題勸學學風荒涼之地的辦法,就是以圣賢為榜樣,孜孜不倦說服他們,令其知羞恥、懂大義,慚愧之后振奮學習”
盛苑拿著點心邊吃邊點頭,大眼睛眨得格外有韻律。
盛向潯見她眼眸轉過狡黠,不由笑出聲,用書本輕輕敲了敲她額頭:“我只看你寫出說服二字就感覺格外嘈雜,可惜考官不曉得這其間的奧妙,不過也好,你這辦法聽起來平平,覺很符合主流學士們的看法。”
近來士林興起復古風潮,許多人都崇拜春秋戰國禮樂齊鳴的時代,很喜歡用大義說服教化學子。
對此,盛向潯向來都嗤之以鼻,那幫書呆子就是仗著是先生,欺負學子不好反抗,若是走出學堂,遇上真混賬,指不定誰教訓誰。
“挺好挺好這考試啊,尤其殿試以前,就不是讓你展現個性的”
盛向潯朝小女兒擠擠眼,夸贊了一句。
而后笑呵呵繼續說:“不過你雖常常模糊細節,不過第四題給出的振興一縣之法倒是有些意思。”
第四題考的是怎樣將一個經濟凋零、自然條件不是很優厚的地方經營富庶的。
“用人文傳說提振當地吸引力,通過顧民修路連接往來商路,根據地方特色打造吸引商賈的貨品,文人、商賈若能云集,此地自然活絡。”盛向潯說到這兒,不由一言難盡的看著小女兒,“這主意聽著不錯,不過比這主意更好的也不是沒有,只是你這引經論典愣往先賢圣言上靠的本事倒是少有。”
盛苑捧著果飲得意晃頭:“那是自然,我可一直沒忘記答題直到思想呢”
眼瞧著這小丫頭想要晃尾巴了,盛向潯好笑的搖搖頭。
“行吧,反正你靠著你的大義,在第五題里帶著百姓一起剿匪,豪氣忠義感天動地,令匪徒知羞俯首投降”
盛向潯只聽了小女兒簡單描述,就猜出了這丫頭的答案。
盛苑嘿嘿笑了小聲,把從姐姐手里拿起剝好的堅果兒,樂呵呵的嚼著。
“蒽姐兒啊”盛向潯看她眉眼嘚瑟的樣子,哭笑不得的指著她跟大女兒說,“看出來了吧若說學識,你不比她差;你和你妹妹之間,你倆差的,是臉皮厚度啊”
說到這兒,他在大女兒若有所思的頷首、小女兒不滿的抗議聲中,收起了笑容,難得認真的說:“揣摩上峰意圖、猜測考官好惡,這不丟人,也不是取巧,是能力的表現。都是為了進廟堂走仕途,于考場上適當取巧和平時刻苦讀書有何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