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聽她亂說,你哥哥是想抬平妻不假,可不曾有換正妻的想法兒。”
見小女兒巴巴兒過來問,鄭氏點著她額頭,輕聲說:“舒氏近來情緒不好,你最好不要和她過話。當然,也莫要和她計較。”
自己閨女自己清楚,這孩子惹急了是真動手。
雖說不滿兒媳將夫妻間的事情跟個孩子透露,可鄭氏也不想讓小閨女動手。說起來,要是論撒潑,幾個舒氏綁起來都不是這丫頭的個兒,更遑論大閨女還護著呢。
“哦,我這次就讓著她哩”盛苑懂事的點點頭,眨巴著眼瞅人家手里的那信。
鄭氏感覺膝頭讓這丫頭下巴硌的難受,拍拍這顆大腦袋,將信遞了過去:“喏,一邊兒看去”
盛苑接過信,顛顛兒的捧到邊兒上去讀。
她迅速略過前面那段問好,視線在她哥哥自吹自擂的功績上繞了半晌,最后定格在他邀請她前去游學上。
“就算你不喜歡她,也不要表現得這樣明顯。”鄭氏算著時間,覺著小閨女應該看完信了,卻不想,她注意力全在信上的邀請上了,之后的內容還都沒看呢。
“啊”沉浸在走出京都的美好設想中的盛苑,迷茫的抬起頭。
剛剛說的啥她好像沒聽到。
鄭氏見她這樣,意識到自己想多了,待發現她對著邀請傻笑時,立刻警覺起來:“游學的事兒,休想”
“”盛苑忙不迭將信擺在桌上,指著她哥哥的邀請,大聲說,“這是哥哥的邀請,緣何不能去”
“你哥哥不著四六兒,難道你也這樣”鄭氏決定將信收起來,這丫頭根本沒長大,和小時候一樣,專挑自己想看的看
“哥哥不著四六,可不還是將任政之地的匪患清剿一空這樣的能臣,我向他學習有何不可”盛苑插著腰,不滿道,“我長到而今還不曾走出京都呢
沒有足夠的眼界和見識跟所學匹配,怎么可能寫好文章政論呢書院里的先生常說走萬里路看萬卷書,我自小典籍、游記、史論無所不看,累積下來,所閱書籍沒有千本也有百冊,可是走過的路,卻是寥寥無幾,只在京都環繞仔細想想,何等可嘆呢
人都說,不出門不知天下事,我若只在府里窩著,將來為官一任,難不成要從話本游記里的找常識那樣按圖索驥,怎能造福于民”
她小嘴兒巴巴說得利索,鄭氏聽到耳中,只覺這丫頭剛剛說的,通篇都是“放我出去”幾個大字兒。
看著閨女一臉不高興,鄭氏手癢了。
“你想的很好,可是出去你有工夫不”忍著氣,鄭氏提醒她,“院試出成績了,你不能不等吧等到確定考上府學,還有簪花禮呢怎么著,你能不去怎地
這些都忙完了,緊接著就是宮里大選,雖說你從皇上太后那里得了準話,可是名都報上去了,你還能不參加怎的再之后,就是鄉試資格試。
之前是誰說,不管之后第幾屆考鄉試,鄉試資格試都要提前考下來而鄉試資格試之后,就是你的及笄禮了,你能不參加么”
“啊這也是哦。”盛苑聽了這滿滿的安排,忙不迭掰著手指,找出行空隙。
院試成績雖然不用本人等待,可問題是成績出來之后的入學儀式不能讓人代替參加啊
所以這時間段不能略過還要往下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