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諄諄說著,延平帝也聽了進去,緩緩頷首「咳咳言首輔言之有理,果然老成持重也。」
「圣上,臣,附議首輔之言。」古蘊程持笏而出,不緊不慢的說,「只是臣想增補一二。」
「哦既有想法兒,次輔何不趕緊說來」延平帝態度依舊那樣溫和。
古蘊程說了聲是,言道「臣以為,排查之余,當將一些大人的官職略作調整
。」
他話聲未落,身后的官員忍不住小聲嘀咕起來。
「姜還是老的辣啊」一直只動手不動嘴的盛昕用氣聲跟妹妹嘀咕,「倒是把你剛剛的聲勢給壓下去了。」
「未嘗不好啊」盛苑也用氣聲回答。
兩位內閣重臣之間的較量,正好把她剛剛的咄咄強勢給隱了去。
反正她的目的只是希望前朝不要將火力對準她姐,只要效果達到,她不介意順手幫別人做件嫁衣裳。
「嗯,還是你聰明。」盛昕笑了笑。
她們兄妹一前一后剛嘀咕完,古蘊程也給同僚們留夠了心理建設的時間,繼續說「臣以為,對阿容、奴兒罕宣戰,奪回邊城、救出百姓是朝廷必然選擇,故而某些主張和談、棄邊的官員就不該在戰時擔任特定職位。
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涉及戰爭和支持戰爭的主要官位,當交由主站的官員,令他們為那些繁瑣事宜斤斤計較也免得讓堅持和平的同僚受那勞累之苦,更免得出現彼此掣肘的消極影響。」
「」盛苑聽到一半兒,就感覺不大對勁兒,直到聽完最后一個字兒,她才確認了這位古次輔應該是陰陽怪氣兒的愛好者。
不過他出的這主意,她喜歡
「古次輔,萬萬不可啊」
「是啊,古次輔朝會本是群策群力之地,怎好只有一個意見大家同朝為官,意見不同可說服之,怎好隨意升貶」
「」
要不怎么說有人歡喜有人愁呢
古蘊程的主意就好像捅了馬蜂窩的樹枝,一竿子下去,惹來了吵鬧的嗡嗡聲。
「苑姐兒,你瞧伯父那里。」安嶼扯了扯盛苑的袖子,示意她瞧瞧他老丈人。
盛苑和盛昕聞聲,扭頭看了過去,就見自家祖父、老爹、大伯,爺兒仨看起了西洋景兒。
得今兒大朝會的幾個主角沒戲份了
當然,主角沒戲份是不可能的,這事兒只是盛苑的想法兒而已。
事實上,等古蘊程說服延平帝后,朝會最后一項爭論焦點就會落在老盛國公的身上。
這不,延平帝在同意了古蘊程的主張、并且令內衛府配合之后,就將目光投向兩位盛國公和自家老丈人。
「老盛國公,虎符之事非同小可,朕希望您能在朝會上給朕,和滿朝文武一個交代。」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