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的原稿確定的差不多,送走李若璇之后,徐睿便又繼續自己剛剛開始的分鏡工作。
《音樂少女》創作的契機是《魔法少女小圓》的合作,當時徐睿和擔當人設原案的樹海老師交流頗多,在得知樹海老師正準備創作新作的時候,徐睿便提議樹海老師創作一個高中女生的題材,因為這是她最擅長描繪的形象。
同時,徐睿又建議,可以讓這些女生有一個社團之類的場所,將她們與普通的校園生活略微隔絕開來,于是,年輕時有過樂隊經驗的樹海老師便決定以音樂社團作為主舞臺。
至于幾個人設,徐睿也給了樹海老師頗多的靈感,以至于在單行本第一卷的作者的話里,樹海老師還特地感謝了徐睿,并且打趣說如果將來這部漫畫有動畫化的機會,那么最好能交給幻電動畫制作,沒想到竟然一語成真。
實際上,這部漫畫徐睿一直都在關注,并且早就列入到他的動畫化計劃中,之所以等到現在才開始,一是因為他不太能把握這種日常類動畫在華夏的受眾數量,二是他得等待原作多出幾本單行本,等到積攢一定數量的劇情才能動畫。
因此,在這個《古典文學社系列》已經進入尾聲,漫畫又已經連載了接近兩年的時間點里,動畫化的消息正好。
《音樂少女》的原作雖然與徐睿認知的《輕音少女》有一定的差距,但總體來說是類似的作品,很多技巧可以用在這上面。
徐睿認為,《音樂少女》這樣的作品,本質是要表現少女們美好可愛,也就是“萌”的作品,比起過往的冒險動畫,重點描繪異世界波瀾壯闊史詩的作品,《音樂少女》的格局則是相當小的,甚至僅僅局限于社團教室里悠閑的下午茶時光。
正是這種小故事,才需要更加細膩的演出表現。
如果說面對巨龍或者拯救世界,角色在這種極端情況下的表現會特別明顯,從而能讓人感受到角色的成長與變化,那么拿起茶杯的動作,細微的眼神變化,這便是《音樂少女》這樣的日常動畫所使用的手段,很明顯,這些微表情,小動作,想要讓觀眾注意到并領會是很困難的。
如果太過夸張,那么就會失去生活氣息,讓人覺得“不真實”,太過微小,在如今這種快節奏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又很容易被忽略。
通過《古典文學社系列》的制作,幻電動畫的制作者們已經基本掌握了一定的技巧,這才是徐睿敢制作《音樂少女》,這部比起《古典文學社系列》更加“日常”動畫的原因,畢竟古典文學社的社員們還會解決一些疑難雜癥,《音樂少女》的輕音樂社可就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喝茶聊天了。
下午四點,徐睿處理完有關《血源:詛咒》之后劇情活動的草案,便來到了初音游戲的辦公樓,他來到會議室,等待了兩分鐘,一個穿著長袖外套,棕色長褲,戴著眼鏡的短發女生敲了敲門,走了進來。
“徐總,你找我?”
她還有些拘謹,徐睿讓她坐下,稍稍放松。
“你就是沈倩曉吧,怎么樣,在初音游戲工作得還可以嗎?”
徐睿問道,會議室沒有關門,可以看到外面員工們工作的狀況,外面也可以瞥見里面的一角。
“嗯,在這里工作很開心。”
沈倩曉點了點頭,她在創作了《甩蔥歌》之后,頓時成為了人氣的初音未來歌曲創作者,之后,她又創作了好幾首歌曲,其中兩首進了殿堂,正好在那段時間,沈倩曉在工作的游戲公司事業不順,她便接受了劉雪巖的邀請,來到寧江,入職初音游戲,而那個時候,《血源:詛咒》才剛剛開服沒多久。
進入初音游戲之后,沈倩曉也在繼續原本的創作,又發表了好幾首曲子,在之前出的《初音未來:偶像大師》里,就有六首曲子出自沈倩曉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