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個是挺好的推廣,你看網上有很多人搞什么開箱視頻,這就是一種廣告。”
劉清解釋道。
胡良書微微點頭,的確,這種視頻的形式就是新時代的廣告,而且覆蓋范圍更廣,成本更低,要知道,當地能在電視臺打廣告的,那可都是些大企業,可電視廣告只能覆蓋一座城市,一個省,而視頻網站上的視頻,卻可以讓全國的人都看到,如今網購這么發達,只要能將名氣打出去,也不愁賣不掉。
“要不,我們嘗試一下?”
胡良書試探性地問道。
老實說,他和劉清都是接觸過大城市生活的人,現在的日子雖然安逸充實,但有時候,他也會懷念一下那些漂泊的日子,而能夠在初音視頻網上發布視頻,獲得大家的喜愛,胡良書覺得那或許也是和那一段時光的聯系吧。
雖然不懂視頻的制作,但胡良書觸類旁通,用自己搞養殖的經驗來進行了分析,就當用戶是自己養的東西。
首先,他調查了一下,其他類似的視頻制作者是怎么制作視頻的,那些點擊高的視頻有什么共同特點,這就像是給家畜挑選飼料,看看哪種飼料最受歡迎。
其次,胡良書研究了一下自己這邊的特色,他覺得做這種視頻,最關鍵還是要有特色,否則只能泯然眾人,就像是他在飼料里加的一些獨門秘方。
最后,兩人采用了數量壓制,在短短的一周內,用各種方式拍攝了十幾個視頻,每個視頻長度在五到十分鐘內,全都發給了劉雪巖,讓他來做專業的評判,這就是在喂養過程中經常用的辦法,通過不同飼料配比,多次喂食,對照觀察,來看看到底哪種配比的飼料最優秀。
另一邊,劉雪巖看完這些視頻,一方面為兩人積極的態度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他們拍攝的視頻題材多樣,表現形式也有很多種,盡管制作上沒什么花里胡哨的技巧,但勝在自然,返璞歸真,反倒別有一番風味。
他不禁有些感慨,為兩人的創意,也為徐睿的眼光,誰能想到,靠著那一個點擊量慘淡的視頻,他竟然能看出這兩人的潛力。
看完所有的視頻,劉雪巖QQ上找到了胡良書。
【劉雪巖】:良書,你們的視頻里面,我覺得第12號視頻這種感覺很不錯,應該會受到歡迎,第7號視頻這種表現形式也可以,你們可以嘗試一下上傳看看。
【胡良書】:好的,謝謝主編了,那我們這就上傳。
【劉雪巖】:對了,你們想好自己的賬號該叫什么了嗎?
【胡良書】:呃,這倒還沒有,主編你有什么意見嗎?
劉雪巖聞言,手在鍵盤上停了一下,隨后敲擊道。
【劉雪巖】:你們這是華夏農民的真實生活寫照,又是兩個人拍攝,不如就叫,華農兄弟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