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晚上,出人意料的,有相當一部分人都選擇了在電視機前,看一部紀錄片。
他們有的是退休多年的老人,相依而坐,看著金色的麥田,澄黃的稻穗在風中搖曳,那是記憶中的模樣。
有的是剛剛加入工作的青年,在他們的認知里,米飯是超市買的,是外賣送的,但卻不是地里長的,紀錄片里呈現的事物新奇而有趣,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
有的是住在自己建造的磚瓦房中的農人,一家人守著一臺電視,饒有興味地看著與自己相似而又不同的人在一樣的忙碌著。
還有的,則是被布置了作業的學生們,他們的老師要求在寒假期間觀看一部紀錄片并且寫觀后感,而很多人,都選擇了《舌尖上的華夏》。
英吉利王國,此時正是中午十二點。
異國自然沒有春節的說法,今天也并非休息日,李若璇剛剛結束一次會議,草草吃了個便餐,趕到機場,準備乘坐飛機去往他處,但由于天氣原因,飛機延誤了,她只能坐在候機大廳等待。
英吉利的冬天陰冷潮濕,濃霧遮蔽了天空。
李若璇拿出手機,習慣性想看看國內的情況。
“原來今天是大年初一。”
她有些恍惚,喃喃自語道。
多年漂泊異國,讓李若璇都已經有些忘記這個團聚的日子了。
“明明昨天電話里還說過,我這個記性。”
李若璇能記住每一個作者的愛好與習慣,能記住每一部連載作品的劇情與細節伏筆,卻對生活中的事情不太在意。
微博上,大家都在討論《舌尖上的華夏》,李若璇原本沒太關注這種國家電視臺出品的紀錄片,但忽然看到顧問名單上徐睿的名字,又看到初音視頻網播出的消息,李若璇又有了興趣。
“要不就看看。”
抬頭看了看預計起飛時間,李若璇有充足的時間可以看完第一集,她便打開了初音視頻網,點開了《舌尖上的華夏》。
南方森林里珍貴的松茸,雨后冒出的春筍,有著時間味道的話火腿,這些李若璇或者知道,或者是第一次了解,看的津津有味。
很快,鏡頭來到了華夏中部地區,湖上,人們劃著小船,于清晨在淺灘上探索,他們穿著防水的褲子,走進枯萎的葉叢中,從漆黑的淤泥中,挖出一節節白色的東西。
是蓮藕。
李若璇頓時認真了一點。
她很喜歡吃蓮藕,尤其是蓮藕燉排骨,但這種蔬菜在外國基本吃不到,偶爾能在唐人街的超市里見到真空包裝的,味道卻也不是那個味道了。
看到紀錄片里制作的藕夾,李若璇睜大眼睛,她還從來沒有吃過這種吃法,那包裹著肉餡,裹上面糊,在熱油中膨脹起來的藕夾,讓午餐只吃了點三明治的李若璇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挖藕人是辛苦的,因為蓮藕難以用機器采摘,而需求量又大,所以人工費十分高,環境越是惡劣,收入就越高,一家人的生活,孩子的學費,都要靠著他們的一雙手從淤泥里挖出來。
“挖藕人喜歡寒冷的天氣,這不是因為天氣冷容易挖藕,而是因為天氣冷,買藕吃藕湯的人就會多一些,藕的價格就會漲。”
耳機里傳來這句解說詞,李若璇頓時想到了很多,轉而鼻頭有些發酸。
她想起了一首詩里描述的景象。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