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旺斯的街角】:還華夏科幻電影元年呢,我看那些科幻電影的導演都要掀翻徐睿的棺材板了,他受得了這么重的名頭么?
【酒心巧克力】:你們都誤會了寧江電視臺了,人家是高級黑在反串呢,現在吹得多高,到時候就摔得多疼。
這些報團取暖的言論并沒有傳入徐睿的耳中。
他依舊在進行《地球往事》系列動畫的創作工作。
在另一個世界,這部名為《三體》的作品已經通過了大眾的認可,成為了一部膾炙人口的名作。
但至少在徐睿的認知里,這部作品僅有,幾乎沒有電影和動畫的作品體裁。
是,動畫是動畫,即使徐睿擁有《三體》的劇情,也需要將其轉化為分鏡,制作成動畫,這無異于創作一部新的作品了。
《三體》的故事分成三個部分,展現三體文明的第一部,三體文明與人類文明通過面壁者計劃交戰的第二部,以及最后,牽扯到整個宇宙圖景的第三部。
在故事上,第二部是最為扣人心弦,波瀾起伏的,因此,徐睿將創作的重點放在了第二部上。
無論是幾位面壁人,破壁人之間的交鋒,還是最后羅輯站在大地上,對三體文明宣告的劇情,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適合改編。
但第一部,有關三體文明的描繪也是必要的鋪墊,如果沒有這個文明上百次的重生,觀眾們是不能體會到文明之戰的殘酷的。
很多有關外星的電影,僅僅只有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描寫,對于外星人本身的描寫卻不足,在觀眾們看來,那不過就是單純來自外部的威脅,不管外星人是六只眼睛還是八條腿,是皺巴巴的猴子還是鋼鐵巨人,都沒有差別。
實際上,歐美的外星入侵電影大部分都是在影射他們過去被入侵的歷史,是一種歷史的投影,所以在他們看來,對外星人的描寫是不必要的,沒有人會去關注一個反派。
但三體的第一部,花了一整本書的篇幅來一步步揭開三體世界的神秘面紗,讀者們便能夠產生一定的代入感,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個與人類文明一樣,在艱難與困苦中走至今日的文明。
至于第三部,由于涉及的時間跨度實在太長,劇情也更加宏大,改編起來難度很高,徐睿決定以地球的徹底毀滅作為收尾,而有關歸零者,宇宙文明之戰的真相,則留待日后補充。
即便如此,徐睿認為,這部動畫的篇幅也要接近五十二集,也就是一整年的長度了。
其中,第一部十集,第二部二十六集,第三部十六集。
最開始,徐睿也準備直接用《三體》的名字,但這個名字顯然不夠大眾,在傳播和理解上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干脆用了副標題的《地球往事》。
于是,在夏日正盛的時候,幻電動畫的二樓,徐睿在數位板上開始真正改編這個有關毀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