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上菜的時候,閨蜜去洗手間補妝,白靈打開了手機,她想看看有關這部電影的評論。
之前為了避免劇透,白靈一直沒看相關的新聞,現在,她才發現。
網上鋪天蓋地都是有關《鄉村教師》的討論。
其中最多的自然是感動。
那位老師為了讓山村的孩子們能夠接觸知識,將所有的積蓄都拿來添置教材,學習用具,以至于發現癌癥的時候,都沒能拿出錢來拯救自己的生命。
與那些在危機場面奮不顧身的人相比,這位老師的行為,顯然是處于自己的考慮的。
他自己選擇了奉獻自己。
整部電影里,有關老師的情節,完全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而另一邊,銀河系文明的劇情,則讓人感受到了另一種浩瀚。
兩萬年的戰爭,上千顆恒星的毀滅,數十萬艦隊前仆后繼,開辟道路。
這種宏偉的想象是前所未有的。
比起歐美的太空歌劇似的宇宙電影,《鄉村教師》呈現出來的圖景顯然更為波瀾壯闊。
文明的艱難求生,無論是在荒涼貧瘠的山村,還是在浩瀚無垠的宇宙,都是一樣的。
白靈打開了問乎,她有時候也會刷刷這個網站,看看一些RPG,權當爽文娛樂。
在“如何評價電影《鄉村教師》”的問題下,最高的點贊數已經超過了兩萬。
【紅色的魚】:《鄉村教師》其實也是一部講述英雄的故事,只不過這個故事里的英雄,并不是孤身一人深入敵陣開無雙的那種傳統銀幕形象。
實際上,在華夏的文化中,英雄這個概念是很寬泛的。
治水的大禹是英雄,伐紂的周也是英雄,推翻暴政的起義農民也是英雄。
華夏的英雄,從來就不是一個只能屬于個人的概念。
電影里的李老師,在落后愚昧的山村,堅持傳授真理,作為個人,他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在兩萬年的戰爭中,不值一提,但作為一名老師,他是偉大的,他試圖在這個國家最落后的地區帶給人們希望,這不是英雄,誰是英雄?
過去,我們有一些類似的拯救世界的電影,但大多只是歐美版本的翻拍,一個或者幾個人拯救了世界,看起來過癮,卻并不符合華夏的精神內核。
自古以來,華夏面對危機,從來不是只有一兩個人站出來面對的。
而是所有人一起站出來。
愚公移山,并不是愚公一個人就將大山移走了,他說,“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一個人是沒辦法拯救世界,但所有人一起努力,卻有可能拯救世界。
一個人不夠,就兩個人,兩個人不夠,就再來一些人。
華夏文明,講究的是集體的奮斗。
回到《鄉村教師》這部電影,導演是想說因為李老師一個人的努力,才讓地球免遭毀滅嗎?
顯然不是,李老師只是一個象征,他象征的是千百萬為了傳播知識而在一線戰斗的老師們。
正是這些老師們無私的奉獻,才能讓人類文明的星星之火得以傳遞下去,照耀一方宇宙。
李老師本身也是受到了他的老師的恩惠,才會選擇成為鄉村教師,而這傳承可以一直追溯上去。
所以,《鄉村教師》歌頌的不是什么堅強勇敢,堅韌不拔這種個人層面的精神。
它歌頌的,是人類這個文明的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