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殿下送來這枚玉石,便是提醒著他們收斂的意思
賈珠一路思忖到了賈府,在閽室下了馬車就一路奔到了榮慶堂,與賈母交談了許久方才離開。
翌日,寶玉那枚通靈寶玉就不再是放到身外,而是藏在荷包里面,仔細地遮掩了起來。且賈母也有意無意地散播出去,先前的通靈寶玉被她無意間摔碎了的消息,一時間,府中的人也信以為然。
而宮內,不知康煦帝和太子究竟交談了什么,這兩位天家父子絲毫沒有因為之前的爭吵而出現任何的感情問題,反倒是更加親昵,著實是叫宮中一些后妃燒紅了眼。
本來以為太子在生辰這日鬧出來的事情,雖不足夠康熙帝厭棄太子,但至少也得訓斥一二。卻萬沒想到,落到最后,不僅連訓斥都沒有,還被康煦帝假模假樣地找了理由獎賞毓慶宮
康煦帝這未免太偏心了
奈何,這是宮中貴人喜聞樂見的,此一事,伴隨著康煦帝賞賜毓慶宮上下,便隨之翻篇,好像什么都沒發生過。
而允礽和賈珠的相處也甚是自然,賈珠甚至大大方方地將那枚玉石掛在了腰間,有人問起,便說是太子殿下贈送的生辰禮物。
小太子第一次見的時候,高深莫測地打量了半天,這才滿意地哼哼起來,揪住阿珠的袖子,慢條斯理地說道“阿珠既掛上了,那就得時時刻刻戴著,可莫要摘下來。”
賈珠自是應下。
時間眨眼而過,從五月,一下就到了入秋時節。
而這秋日,康煦帝已是計劃巡幸五臺山,他只帶上了太子和大皇子,在六月初就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這一次出發,不管是太子還是大皇子的伴讀都沒有跟從,允礽私下與賈珠說過,最近太皇太后的精神頭不太好,但提起去五臺山的事情又興致勃勃,康煦帝最終還是沒改行程,便是為了滿足祖母心中所愿。
可是太子和大皇子不約而同沒帶上平日里最喜歡帶著的人,無形中也透露出他們兩人的想法趨于相同。
賈珠輕輕嘆了口氣,他倒是希望這是假的。
倘若太皇太后能多留幾年,或許也未必是壞事。
只,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事情。
賈珠無法得知未來的事情,系統知道是知道,可它本來就是為了不叫未來變得太瘋狂而來,自是不想造出第二個瘋子。且,縱然賈珠能知道又如何
倘若是受傷遇襲之事,賈珠或許還能做點什么,可是這等生老病死,卻是天力不可改,縱是知道也是無用。
太子和大皇子離開了京城,他們的伴讀就相當于暫時放了假。
賈珠不進宮時,便一直在書房內苦讀。
如今他有秀才的功名在身,賈府并不著急叫賈珠立刻下場,只有賈政每三月一封回家的書信時,會順帶在書信上提醒賈珠,好叫他莫要忘記正事外,整個六月里,賈珠都過得很安逸。
到了七月,各府上的賞秋宴便開始多了起來。
賈珠也不免被邀請了幾次,除了不得不去之外,他皆是推辭了。不過元春倒是跟著王夫人走動得頻繁許多,回來時便累到不想說話,在榮慶堂見到賈珠時,便依賴在他的肩頭,懨懨的模樣叫他不由得放軟了聲音。
“元春這是怎么了”
跟著元春進來的抱琴輕聲說道“今兒去的府上,出了件稀罕的事情,說是有個愛慕那府上公子的小姐試圖給人下藥,結果反倒是自己受了苦,險些丟了名譽。”鬧出這么大的事情,眼下這榮慶堂內的主子們都在,王夫人與張夫人看著元春的眼神也甚是牽掛。
元春勉強打起精神,輕聲說道“大哥哥,我倒是無礙,不過是想到今日之事,覺得有些凄涼罷了。”
賈珠摸了摸元春的小腦袋,“你出去時,身邊不管何時都一定要跟著抱琴她們,知道嗎”
元春有點委屈地點點頭,方才在回來的路上,受驚了的王夫人將她抱在懷里,便一直叮囑著這般事。
原本只到這里,便也算是結束。
可不知為何,元春的情緒一直不高,賈珠想了想,起身帶著小姑娘到了榮慶堂外去。他們沿著垂花門走,身后跟著的侍從都遠遠地墜著,并不在主子們明顯打算交談時湊上前去。
賈珠陪著元春走了一道,這才開口,“元春,可是除了今日之事,又發生了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