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跟著我好好拜拜,我怎么說你怎么說,不可以不恭敬,明白嗎”
青荇山山腰竹苑的最東面,有一個很小的祠堂,山中弟子除了每逢節氣會來上香,平日里久無人至。祠堂里供奉著一張畫像,上面畫的是句芒,香案上的瓷瓶里還擱著一根春枝,象征句芒守護的神木。
這日一早,姚小山得知阿織要試劍,火急火燎把阿織拽來祠堂,親手奉上瓜果,又塞給阿織一炷香,讓她跟著自己拜神像。
“一敬春神,希望春神保佑阿織順順利利拔出靈劍。“
“二敬神木,希望神木保佑阿織平安無尤,試劍的過程中就算受了傷,也可以借神木之力痊愈。”
“三敬劍尊,劍尊啊劍尊,你說你都是阿織的親師父了,不給開個后門兒,賜她一把最好的靈劍,這說不過去吧。“
阿織的眼睛不好,姚小山引著阿織拜完,接過她的香,幫她插進香爐里,一邊又絮叨開了,“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忍住的,都說筑基就可以試劍了,你資質這么好,去年就淬魂了,仙尊不讓你試劍,你居然能忍著不碰靈劍。”
阿織引靈是四叔教的,心決給她念了一遍,她自己就會引天地靈氣入體,筑基是不知不覺間筑的,她也不記得什么時候就晉了境界。若非她已經筑基,后來慕家把她扔下傷魂谷,她無法從谷底爬上來。及至到了青荇山,她跟著問山學了半年劍訣,很快就淬魂了。淬魂當日,空山靈氣翻涌,飛瀑掛上三道長虹,山嵐輕拂而過,云過溪畔花都開了,藏起來的灰鼠云雀紛紛探頭許久沒見過這樣驚世駭俗的景象了。
可這樣的天資,問山居然不讓阿織碰靈劍,此后半年習劍,仍用櫸木做的木劍,姚小山不明其因,是以才為阿織擔心。
阿織道“師父行事,總有師父的道理。”
出了竹苑,沿著蜿蜒的石徑往青荇山的高處走,姚小山這一路上,恨不能把打聽到的所有與試劍相關的事宜全都告訴她
“念過劍引訣,如果靈劍出鞘,那這把靈劍就是你的了。”
“偶爾也有不出鞘的,還有靈劍傷人的,但但我們拜過春神拜過劍尊了,這種情況應該不會發生的”
“還有一種可就厲害了,就是你試劍前,不問劍,只管閉目念劍引訣就好,如果你真有本事,到時候說不定有好幾把靈劍一齊出鞘,你慢慢挑,挑一把最好的”
“有了隨身的靈劍,你就比眼下厲害多了。聽說拿靈劍的感覺,和拿凡木根本不一樣,它就像你身體的一部分,是你的手、你的足,它可以隨心而動,所以你看,修士輕易不會把自己的佩劍給人用,因為它就像是第二個自己。”
“聽說劍修到了分神期,有時候只要看靈劍一眼,哪怕它不是你的劍,它都不得不聽你的心意行事。”
青荇山的東面高處有一片空地,因為這里是阿織練劍的地方,姚小山與幾位師兄私底下把這片空地叫做劍臺。
劍臺沒有“臺”,只有寸長的春草,四周茂密的竹林,與初春未化的積雪。
阿織與姚小山到了劍臺,幾位師兄、云雀與灰鼠化的仙使都在這里等著了。人群的最左邊,還有兩個修長的身影,阿織看不清,卻能夠分辨,一個周身有凜然如霜的劍氣,一個身遭彌散著很淡的春霧。
問山朝她招招手“小阿織,快到師父這邊來。”
等到了他跟前,他又笑著問“是不是還沒碰過靈劍,不知道拿靈劍是什么樣的”
阿織點點頭。
問山于是喚了聲“夙。”
一道身影朝她走近了些,帶著春霜般的氣息。他在她身前攤開手,一柄劍就出現在他掌心,這是他的佩劍,阿織單是這樣模糊地看著,就能感受到劍鞘之中鋒芒的流轉。
她不知道該不該伸手去接,耳畔不知怎么,竟浮響起姚小山的那句“它就像是你身體的一部分,可以隨心而動,所以,修士是不會輕易把自己的佩劍給人用的。”
夙見她不接,沒說什么,一陣華光閃過,佩劍在他掌心消失了,下一刻,一個溫潤、冰涼的事物出現在阿織的手中。
夙的聲音淡淡傳來“它叫春祀。”,,